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清代北京书画鉴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评述

2015-05-06 01:00:03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内容

  文/陈琳

  2013年3月27日“一纸千金——清代北京书画鉴藏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召开,此前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薛永年教授以及年轻教师黄小峰牵头开展了 “中国书画鉴藏史研究:以北京为中心”研究课题,本次研讨会属于该课题的阶段性汇报。

  会议主要分为两个场次:上午的半场由课题组成员介绍项目情况及进度,下午是“中国古代书画鉴藏史专题研究”,邀请国内几位专注于鉴藏史研究的学者,分别介绍自己近期所关注的鉴藏方面问题。

  目前课题按照时间划分为清前期、清中期、清晚期三阶段,又根据各时期鉴藏情况的不同细致区分了研究重点和方向。

  清前期主要指清政权的建立到康乾盛世,这一时期由于满清政权对南方文人的压制,北方官员的倚重等政治因素,导致政治权力中心的北移,使得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以梁清标、高士奇、孙承泽等为代表的北方鉴藏家群体的强势崛起,是尤为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一段的研究重点着眼于藏家身份、藏品流通、鉴藏与创作关系等几个方面,尤其是清代早期宋荦等学界关注较少然而却十分重要的鉴藏家,需加强个案的深入研究。

  清代中期主要包括乾嘉时期及道光早期,该时期北京地区鉴藏活动空前活跃和繁荣,尤其是内府收藏的大力扩充,使得私人收藏大量流向宫廷,而地方上的藏品愈发向北京集中。该阶段研究主要从宫廷与宫廷之外的收藏两方面展开。目前学界对内府收藏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如收藏来源、藏品整理、藏品利用以及鉴藏的功能与理念等多个角度均已有较深入的研究,这些成果将在课题著作中得以梳理呈现,此外内府藏法书以及宫廷书法活动、内府鉴藏对收藏、创作风尚的影响、嘉庆以后的内府收藏等研究相对薄弱的环节,将是本次课题重点研究的方向。宫廷之外的亲王、词臣、官员等私人收藏,在以往的研究中为繁荣的宫廷收藏所遮蔽,未得到充分的发掘研究,本次课题不仅着重清代中晚期私人收藏个案,更关注这些收藏者相互间的交游,试图勾画出一个存在于北京上层权贵的书画鉴藏圈。此外对重要的民间书画交易市场琉璃厂的早期发展情况梳理也将填补相应的学术空白。

  清晚期主要关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11年民国建立,这一时期鉴藏的重点由宫廷转向民间,以琉璃厂为中心的民间市场十分繁荣,这些鉴藏现象及风尚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单件作品流传与藏家个案却又语焉不详。课题针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将从晚清北京鉴藏圈中“人”(鉴藏家身份)、“物”(流通古书画)、“事”(鉴藏活动、现象)三个角度展开,力图厘清晚清纷繁的鉴藏历史。

  以上各阶段之间并无十分严格的时间界限,涉及到宫廷收藏及个案研究时会存在时间上的交叠。此外,课题组还注意到了清代中国与韩半岛之间的密切交流及对后者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入了清代即朝鲜朝后半期(1700-1910)朝鲜收藏中国书画的研究,作为同时期北京地区鉴藏情况的对照。

  上半场结束时,到场的书画鉴定界权威专家金维诺、杨新等先生均发言点评,纷纷对该课题的重要价值表示肯定,其中尤以尹吉男先生点评最具有建设性。尹先生认为鉴藏研究的根本是基础的知识谱系的建立,而这一谱系建立是以扎实理清“具体的作品在北京地区的流传过程”为基础的,应以作品尤其是现在各大博物馆中的最重要馆藏为核心,而避免被鉴藏家等人事扰乱,其成果应成为像字典辞书一样实用的工具。先解决知识系统再解决解释系统,在坐实知识的基础上才可谈及知识的阐释。

  下午的“中国古代书画鉴藏史专题研究”中,几位鉴藏领域的年轻学者都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上海大学的张长虹介绍了以藏书著称的明代鉴藏家朱承爵,央美人文学院邵彦老师关注了清初山东地区文人士大夫的鉴藏风尚,天津美院教授刘金库进行了以傅增湘为个案的清末京津地区鉴藏文化研究等等,其中尤以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黄朋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黄朋的研究题目为“从文彭与项元汴二十通信札看嘉靖间书画鉴藏观的转变”,通过对现藏于旅顺博物馆的《文彭行书尺牍》中所含的文、项二人通信内容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文彭在以鉴藏家身份作为项元汴的鉴定顾问之外,还充当掮客,将家藏不断出售给项元汴牟利的有趣现象,从而辐射至整个晚明时期书画鉴藏商业性不断增强的大趋势。

  鉴藏研究作为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尤其是书画鉴定的一个分支,并非新近出现,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有学者开始从收藏家的角度讨论鉴定问题,例如台湾学者庄申,曾于1970-8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讨论晚清著名收藏家吴荣光在广东地区的鉴藏活动、与当地艺术家的往来以及著名文人的交往等问题,是非常出色的鉴藏研究个案。80、90年代也不断有学者从此角度进行研究,然而研究者并未将其作为一种成熟的研究模式,也未形成规模性的研究热潮。直到2000年左右,以中央美院为代表的书画鉴定专业研究生,由于材料搜集、实践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纷纷另辟蹊径以鉴藏代鉴定,涌现出一批优秀论文,例如2000届邵彦的硕士毕业论文《<江村书画目>今本的成书与进赝研究》,2005届硕士黄小峰硕士毕业论文《晚清北京古书画市场中清初“四王”绘画之境遇》等,其他学者也陆续开始从鉴藏角度进行中国古代书画的研究甚至出版著作,如万木春所撰写的。鉴藏研究逐渐蔚然成风,目前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在各大美术院校已成为固定的硕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如中央美术学院薛永年先生自2002年便开始招收“书画鉴定与鉴藏史研究”方向博士生。

  中国古代卷轴画的研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学术体系,因为传世作品经过历代的记载与研究,在传统的鉴定、美术史梳理等角度的研究要么已有定论,要么受材料所限,很难再有框架性、结构性的建设与突破,而鉴藏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使得研究者能够以社会史方式把单纯的图像问题联系起来,不再孤立解读画面,实现对经典名作的重新解读或对特定历史阶段绘画创作、收藏观念的重新认识。而且鉴藏领域目前仍有较大可发挥空间,不失为当代学者进行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的可行方向。

猜您喜欢
  • 不忘童心与无功利的态度 对当下中国画是一味良药
    不忘童心与无功利的态度 对当下中国画是一味良药 说到近现代中国画里的童心,无论是丰子恺,还是齐白石的作品,都可以见出一种真趣与单纯。然...
  • 线上巴塞尔交卷 真有突破还是噱头更多
    线上巴塞尔交卷 真有突破还是噱头更多 短暂的宣传预热后,巴塞尔网上展厅于3月18日到20日进行预先开放,全世界许久无展可看的观众们...
  • 艺术博览会人气惨淡 艺术消费市场还需培养
    艺术博览会人气惨淡 艺术消费市场还需培养   进入11月,今年的艺术博览会已接近尾声,业绩惨淡,是很多市场人士共同的感受。一方面,...
  • 谈论艺术是哲学不可少的一部分
    谈论艺术是哲学不可少的一部分 “海德格尔会讨论 凡·高,梅洛-庞蒂会研究塞尚,这个传统来自于15世纪的意大利。”乔治·迪...
  • 当代艺术价值观的重新梳理
    当代艺术价值观的重新梳理 置身当下多元的文化环境,面对当下的现实,艺术作品必然反映当下的时代特征。由于多种复杂的...
  • 颓败之途:关于当代艺术之死
    颓败之途:关于当代艺术之死 中国当代艺术从三十年前的边缘、独立到陆续开始与资本、权力合谋,再到炒作、流拍、恶评。如...
  • Copyright © 2012-2025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