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红军中的绘画创作

2015-07-08 21:29:17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内容

    在红军长征之前,红军所在区域的绘画创作是怎样的呢?

  插图《共产儿童团参加红军准备连》,1934年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共产主义先锋队中央总队机关报《少年先锋》

插图《共产儿童团参加红军准备连》,1934年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共产主义先锋队中央总队机关报《少年先锋》

  漫画《党支部是火车头》,1934年4月,载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红星报》第三期

漫画《党支部是火车头》,1934年4月,载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红星报》第三期

  为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笔者首先撰《第一部描绘工农红军长征的画集》一文,记叙原求学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的黄镇(1909-1989),早年参加工农红军,亲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全过程,出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红军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并且用画笔现场创作留下了记录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军史迹的《西行漫画》画集。

  那么,在红军长征之前,红军所在区域的绘画创作是怎样的呢?

  工农红军创建于1928年4月。当时,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移到江西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随后,红军向赣南、闽西进军,1931年11月建立了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共中央根据地(简称中央苏区),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央政府,并且红军的活动区域又扩展到赣东北、平江、湘鄂西,鄂豫皖、左右江、海南岛等地,红军人数达十余万人。

  红军中的战士,文盲和半文盲占多数,所以红军领导部门十分重视,对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的形象化的绘画创作,用于日常的宣教鼓动,红军中的绘画创作也就相当活跃。

  就红军的绘画创作,所表现宣传的思想内容而言,首先是鲜明地宣传党的领导这一核心思想。

  1934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报》第三期刊载的题为《党支部是火车头》漫画,就是鲜明地宣传了党是领导革命事业的核心力量,是革命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思想。作品通过一列冒着沸腾蒸汽奔驰向前的火车来比喻革命的发展,车头表示“支部”,车厢表示“游击队”——革命队伍,通俗而恰当地表现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整个革命队伍的关系:革命队伍(车厢),只有依靠党(车头)来引导和拉动才能前进。作品形象地体现出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指出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的正确论断。《党支部是火车头》这幅漫画,还在当时中央苏区的不少建筑物上(尤其是党、政、军机关的建筑物上)被放大复制成壁画,广泛地宣传了加强党的领导这一重要思想。

  当时的中央苏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又称土地革命),是要解决广大无地、少地的雇农、贫农和下中农千百年来所渴望得到土地的问题。当时的工农红军指战员,一面武装保卫苏区,一面与苏维埃政府的地方干部相结合,参与发动广大农民开展反土豪劣绅、地主恶霸的斗争,推翻封建主义的土地制度,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大部分土地和财产,分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自然,在土改运动中的红军,其绘画创作所表现的内容又围绕着土地改革。在20世纪50年代,还能依稀看到当年中央苏区的一些老建筑上,尚残剩的《打土豪分田地,摧毁封建主义残余》的壁画。

  农民分得土地之后,就要进一步领导他们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改善生活,提高文化,巩固土改成果。当时中央苏区红军中的许多绘画作品,就反映了这方面内容。

  据方兰在新中国诞生后,访问其父亲方志敏于1930年前后在赣东北领导工农红军第十军的活动史迹时,发现方志敏在当年葛源镇的办公室兼卧的板壁上,依然张贴着方志敏亲自编辑并为之经常撰稿的《红色东北》报和《工农报》,上面就刊载有反映苏区生产建设可喜景象的画幅,例如在一张1934年(月日已不可辨)的《红色东北》报上,刊载有一组题为《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春耕生产》的组画,图中有召开春耕动员会议的场面,有翻身农民结伴下田生产的情形,有养猪、牧羊、积肥的生气勃勃的少年儿童,有显示生产互助合作优越性的集体使用的牛群和成排犁杖,有举着大旗宣传鼓动呼喊“不允许中心苏区有一寸荒土”口号的垦荒队,还隐约可以看到农民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丰收成果的喜悦情景,等等,反映出中央苏区生产建设一派兴旺景象。又如在一张1931年2月7日的《工农报》上,载有赣东北苏维埃政府为了“提高群众文化程度和政治水平”,而颁布的《读报条例》,并附有插图,也反映出中共和苏维埃政府,在关心苏区人民的生产建设、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是多么关心着苏区人民的文化和政治水平的提高。(参见方兰《沿着父亲方志敏的足迹前进——赣东北纪行》,载《革命文物》杂志1978年第二期)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中共和苏维埃政府认识到,革命事业是千百万人民子孙万代的事业,所以,总是既着眼于现实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又放眼于革命斗争的将来,把将来的革命斗争目标的实现寄托于革命下一代身上。有鉴于此,当时中央苏区的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的《红星报》、《红星画报》,工农红军学校(红军大学前身)政治部的《革命与战争》杂志,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机关报《少年先锋》等报刊,发表了许多关于培育少年儿童成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接班人的绘画作品。在各类建筑物的墙上,同样出现描绘红色少年儿童题材的壁画。

  当时在瑞金“列宁小学”的墙上,画有题为《时刻准备着》的壁画,号召少年儿童努力学习文化,积极参加劳动,参加少先队,支援红军,时刻准备着,为保卫苏区,将来建设新中国做出贡献。1934年4月14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由王观澜、李伯钊负责编辑),为配合开展中华苏维埃少年赤卫队(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前身)的活动,刊载一组反映少年赤卫队学习和斗争生活的组画《少年赤卫队》(由四幅画组成),描绘了当年中央苏区的少年儿童们,积极响应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的号召,参加少年赤卫队之后,一面加紧军事训练,一面在课堂学习文化,同时还支援红军上前线。同年4月24日《红色中华》报在头版又刊出《赤卫队(少先队)誓词》及插图,也表现了当年中央苏区的少年儿童们高昂的精神面貌:他们胸怀赤诚之心,服从革命需要,一手握着锋利的梭镖,一手举起坚定的拳头,在进行庄严宣誓的场景。当年刊载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总队机关报《少年先锋》上的《共产儿童团参加红军准备连》一画,更是描绘出中央苏区的少年儿童,已经参加红军准备连,而生龙活虎地在进行急行军训练,举着红军准备连旗帜,奋勇前进。

  当然,当时的工农红军面临着蒋介石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的先后五次军事围剿,而进行了坚决的反军事围剿。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的《红星画报》,就发表了《粉碎五次“围剿”》等宣传画。

34.9K
猜您喜欢
  • 不忘童心与无功利的态度 对当下中国画是一味良药
    不忘童心与无功利的态度 对当下中国画是一味良药 说到近现代中国画里的童心,无论是丰子恺,还是齐白石的作品,都可以见出一种真趣与单纯。然...
  • 线上巴塞尔交卷 真有突破还是噱头更多
    线上巴塞尔交卷 真有突破还是噱头更多 短暂的宣传预热后,巴塞尔网上展厅于3月18日到20日进行预先开放,全世界许久无展可看的观众们...
  • 艺术博览会人气惨淡 艺术消费市场还需培养
    艺术博览会人气惨淡 艺术消费市场还需培养   进入11月,今年的艺术博览会已接近尾声,业绩惨淡,是很多市场人士共同的感受。一方面,...
  • 谈论艺术是哲学不可少的一部分
    谈论艺术是哲学不可少的一部分 “海德格尔会讨论 凡·高,梅洛-庞蒂会研究塞尚,这个传统来自于15世纪的意大利。”乔治·迪...
  • 当代艺术价值观的重新梳理
    当代艺术价值观的重新梳理 置身当下多元的文化环境,面对当下的现实,艺术作品必然反映当下的时代特征。由于多种复杂的...
  • 颓败之途:关于当代艺术之死
    颓败之途:关于当代艺术之死 中国当代艺术从三十年前的边缘、独立到陆续开始与资本、权力合谋,再到炒作、流拍、恶评。如...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