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歌曲绘画:只用眼睛也能欣赏音乐

2015-07-03 14:40:05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内容

联觉艺术家梅丽莎·麦克柯莱习惯用画笔把歌曲带给她的视觉感受描绘下来,画作用歌曲的名字来命名。左图是《普林斯的“重复的欢乐”》,这首歌是一首带有黑人灵乐风格的节奏蓝调。

  联觉艺术家梅丽莎·麦克柯莱习惯用画笔把歌曲带给她的视觉感受描绘下来,画作用歌曲的名字来命名。左图是《普林斯的“重复的欢乐”》,这首歌是一首带有黑人灵乐风格的节奏蓝调。

这是一只花斑原海豚的叫声所形成的图案,由电脑工程师马克·费舍尔从北大西洋亚述尔群岛海域录制后,用彩色成像软件把声波着色而成。

  这是一只花斑原海豚的叫声所形成的图案,由电脑工程师马克·费舍尔从北大西洋亚述尔群岛海域录制后,用彩色成像软件把声波着色而成。

  声音由听觉接收,图像识别则由视觉分管,这两种属于不同感官的艺术形式应该没有相互转换的可能。不过,有人却能“看到”身边的音乐,并且将旋律“凝固”到画板上。许多研究机构也正在进行“声音视觉化”的尝试,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也许就能从真正意义上观赏音乐的“色彩”。

  “感官联觉”艺术家用色彩画下乐曲

  海外媒体报道,近年来,科学家通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证实,人类大脑的每一个区域负责某种感觉成分,比如声音分属听觉区,气味分属嗅觉区。但是,在有些人的大脑中,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区域发生融合,他们就会看见有颜色的音符,听见牛肉的香味。这被称为“联觉”现象。

  美国密苏里州的梅丽莎·麦克柯莱肯就是一个“感官联觉”者。从出生开始,她的各种感官就有着交叉作用的影响。“对于某些****,我体验到的是‘错误’的感觉,觉得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数字都被涂过颜色,一年365天围绕着我就好像围绕着空中的某个定点打转一样。”她这样解释她感觉到的与众不同的世界,“不过,最奇妙的是我能看到听到的音乐。它以多种色彩、多种质地以及多种形态的形式流淌着、转换着,就好像它是那支歌里的核心灵魂元素。”有趣的是,在15岁以前,梅丽莎都以为其他人也跟她一样,被身周色彩斑斓、动感十足的乐声所包围。

  如今,梅丽莎已经成了一位艺术家,她的工作就是把自己每天“看见”的歌曲用油画、亚克力画描绘下来。这些颇为抽象的作品都以单曲命名,主要以色块和点、线为主,但风格上也有一些规律可循,比如重金属摇滚会出现爆破的效果,以冷色调为主,而节奏舒缓的歌曲则呈现温暖柔和的色块。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让别人理解她所生活其中的那个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世界。

  声音视觉化让普通人也能看到旋律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机构也尝试着用软件把声音转化为视觉的符码。海外媒体报道称,一名电脑工程师马克·费舍尔就致力于采集座头鲸、鹌鹑、猫头鹰等各种动物的声音,其中也包括海豚这些声波已经超出人类听觉接收范围,即“听不到”的声音,然后用彩色成像软件把声波着色,就得到了几何图形和花朵形状的图案,有些像万花筒中看到的几何对称图像。在费舍尔之前,为了识别动物的物种,海洋生物学家通常就会通过绘制动物“歌声”的声谱图,将声音可视化,但这种声谱图只有黑白单调的细密条纹。费舍尔的软件用的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小波转换”数学过程,鲜艳的颜色和更复杂的图形能够记录声音中更多的细节。而德国的ZKM音乐与声音研究所,则进行了更多可供大众参与的声音转码的尝试。早在2007年,该研究所就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声音之云”电子音乐赏析会,利用当代高科技电子及视频3D技术,组合多种艺术形式,让观众体验“音乐视觉化”的艺术享受。其中《Xronos》节目通过动态模型的电脑动画的运用,让声音和图像互相关联,全部音乐产生于弹性体物理模型,同时,图像展示了相应的物理模型。这家研究所的专家还参与了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电子音乐周的“触摸声音”互动艺术装置,让观众体验种种音乐“可观”、“可触”的互动,比如其中一个叫做“声音立方体”的装置,是一个魔方似的发亮立方体,上面每一格颜色和亮度都根据现场观众发出声音的共振而变化。专家表示,声音的视觉化在将来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美观。看音符“跳舞”的美妙体验,距离普通大众也并不遥远了。

  拓展阅读 梦露可能也是通感艺术家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研究认为,在诗人和艺术家中,能“听”到色彩、“看”到声音的通感联觉人数,比普通人要高出7倍之多。而玛丽莲·梦露,恐怕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一个通感联觉者,她能在听见声音的时候看到震动。

  联觉或者说通感,可算是目前已知的最古怪的精神状态的一种。一般人的各种感官彼此“平行”,但一旦这些脉络彼此交错,就可以“看见”声音、“听见”或是“闻到”颜色。有些人生来就具备联觉的功能,有些人则是在经受重大****后,能体验到这种特殊的感受。联觉的一个通常形式是,人们会把一些数字或者字母跟固定的颜色联系起来,即便这些字符都是用黑色墨水写的。因此,他们看到的一整篇文章都流光溢彩,并且一眼就能从密密麻麻的字母中挑出某个字母的所在,就像从一群彩球里挑出几枚红球那样简单。

  很多大家熟悉的名人都是通感联觉者。《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就曾公开透露,他们一家子都能看见字母的颜色,但是每个人的辨识各有不同,比如字母M,在纳博科夫眼中是粉色,在他妻子看来是蓝色,而他们的儿子却认为是淡紫色。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则能够看到****的颜色,并且发明了相应的作曲方式来传达声音的颜色,比如让低音提琴演奏红色,或是让木管乐器演奏蓝色。玛丽莲·梦露在她生命的后期,间歇性地会受到某种“神经官能综合症”的困扰,这应该也是联觉。在诺曼·迈勒为梦露撰写的传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她有一种感觉上的错位能力,这一点其他人通常要靠药物才能达到。她有点像摇滚乐迷,听到声音就能看见震动。”安迪·沃霍尔用斑斓的色彩创作的《玛丽莲·梦露》系列作品,就仿佛是梦露深陷于联觉状态中的象征。

  这一奇特的现象在最近20年内引发了科学家大量的关注。据《每日邮报》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两位学者大卫·布朗和维兰努亚·拉玛钱德朗,4年前在世界顶尖的生物杂志上发表论文,从生物学和艺术两者结合的角度对联觉进行研究。他们证明了联觉是一种真实的、可重复的现象,而且比起幻觉,这种有感觉器官为基础的体验要靠谱得多。比如“字形-色彩”联觉现象的产生,就是因为大脑中分管字符和色彩的不同区域产生了跨界连接。两位研究者还发现,这种感官的“失序”状态在诗人和艺术家中的比例比普通人高7倍,而且成了帮助他们获得超然灵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几乎与他俩同时,有研究者从苏黎世艺术学院召集了99名艺术生和96个普通人,然后用行为和现象学理论对他们进行测试,发现联觉能力的确与创造力挂钩。学者普遍认为,如果概念与思维依然在大脑特定的区域内进行,而与联觉相关的突变基因则跨区域活动,会把看上去毫无联系的点子或思想连接起来。这意味着,一个更加“脱线”的头脑会比正常人具有更奇诡更强大的创造力。

34.9K
猜您喜欢
  • 不忘童心与无功利的态度 对当下中国画是一味良药
    不忘童心与无功利的态度 对当下中国画是一味良药 说到近现代中国画里的童心,无论是丰子恺,还是齐白石的作品,都可以见出一种真趣与单纯。然...
  • 线上巴塞尔交卷 真有突破还是噱头更多
    线上巴塞尔交卷 真有突破还是噱头更多 短暂的宣传预热后,巴塞尔网上展厅于3月18日到20日进行预先开放,全世界许久无展可看的观众们...
  • 艺术博览会人气惨淡 艺术消费市场还需培养
    艺术博览会人气惨淡 艺术消费市场还需培养   进入11月,今年的艺术博览会已接近尾声,业绩惨淡,是很多市场人士共同的感受。一方面,...
  • 谈论艺术是哲学不可少的一部分
    谈论艺术是哲学不可少的一部分 “海德格尔会讨论 凡·高,梅洛-庞蒂会研究塞尚,这个传统来自于15世纪的意大利。”乔治·迪...
  • 当代艺术价值观的重新梳理
    当代艺术价值观的重新梳理 置身当下多元的文化环境,面对当下的现实,艺术作品必然反映当下的时代特征。由于多种复杂的...
  • 颓败之途:关于当代艺术之死
    颓败之途:关于当代艺术之死 中国当代艺术从三十年前的边缘、独立到陆续开始与资本、权力合谋,再到炒作、流拍、恶评。如...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