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古玩鉴定:慢下结论

2015-05-06 00:59:55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内容

  近年来民间收藏热风行,涌现诸多“百宝通”替人“指点江山”。尤其是电视鉴宝,一些专家更是认为自己是绝对权威,一锤定音。对此,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知宴主张:“不管你有多大本事、多少经验,也要细细看,慢下结论。”

  现在文物鉴定人员参差不齐,鉴定师到处鉴定,使得民间收藏处于尴尬无助的地步,蒙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有专家说:“鉴定要瞪眼,慢张口,轻率地下结论是搞鉴定工作的大忌。”

  李知宴与陶瓷打了近六十年交道,在这方面是有“血的”教训。李老在陶瓷方面是公认的权威,有一次李老和同事一起去看一件元青花,收藏者出具了境外科技测试数据,是对的,李老的领导也认为是对的,于是李老说:“这件东西应当是对的!”并且也签了名。后来发现是假的,在一次大会上,李老公开承认:“那东西是新仿的,对不起我看错了!”

  鉴定是收藏人必学的一门学问。古瓷鉴定又是鉴定中最难学的一个门类。它要求鉴定者具有知识面广,实践要多、分析能力强、逻辑思维活跃等诸方面的综合素质。李知宴认识到,科技鉴定并不成熟,很多情况是请来的专业人员既不懂考古,又对一些文物门类不熟悉,加上现在有关文物单位信息不沟通,无法建立足够的数据库,所以科技鉴定也不是绝对正确。因此他说:“在文物鉴定这个工作上不能逞能,不能确保对每件器物都能做出准确判断,况且很多藏品的鉴定过程需要多次反复研究才能确定。鉴定师千万不要妄自尊大,很多地方都对,只要有一个地方不像,就要格外小心,有一项怀疑就应该一票否决。”

  同样,对于仿品鉴别也不能匆匆下结论,毛晓沪说:“鉴定者不要轻易否定。”有的作品一眼看上去就能辨认出是真是伪来,但有的高端赝品识别起来有一定难度,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反复对比,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一次鉴宝会上,有位藏家有两件瓷器找北大的教授鉴定,专家手都没上,看了一下就说是假的,并说:“现在很难捡漏的,我都捡不着,你怎么可能捡到?”结果等老人贱卖了后,才发现是真的,让他肺都气炸了。

  术类有专攻,不熟悉的行当,不要轻易下结论!如果对某件藏品没有绝对把握,不要信口开河下结论!很多鉴定需要让时间和历史来证明。不能因急于下定论,而成为文化的杀手或是毁坏历史文物的刽子手。

  ⊙苗向东

  来源:闽南日报

猜您喜欢
  • 不忘童心与无功利的态度 对当下中国画是一味良药
    不忘童心与无功利的态度 对当下中国画是一味良药 说到近现代中国画里的童心,无论是丰子恺,还是齐白石的作品,都可以见出一种真趣与单纯。然...
  • 线上巴塞尔交卷 真有突破还是噱头更多
    线上巴塞尔交卷 真有突破还是噱头更多 短暂的宣传预热后,巴塞尔网上展厅于3月18日到20日进行预先开放,全世界许久无展可看的观众们...
  • 艺术博览会人气惨淡 艺术消费市场还需培养
    艺术博览会人气惨淡 艺术消费市场还需培养   进入11月,今年的艺术博览会已接近尾声,业绩惨淡,是很多市场人士共同的感受。一方面,...
  • 谈论艺术是哲学不可少的一部分
    谈论艺术是哲学不可少的一部分 “海德格尔会讨论 凡·高,梅洛-庞蒂会研究塞尚,这个传统来自于15世纪的意大利。”乔治·迪...
  • 当代艺术价值观的重新梳理
    当代艺术价值观的重新梳理 置身当下多元的文化环境,面对当下的现实,艺术作品必然反映当下的时代特征。由于多种复杂的...
  • 颓败之途:关于当代艺术之死
    颓败之途:关于当代艺术之死 中国当代艺术从三十年前的边缘、独立到陆续开始与资本、权力合谋,再到炒作、流拍、恶评。如...
  • Copyright © 2012-2025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