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着长的梅花 张大千最爱模仿的石涛
一个犀利眼神定真伪
【老树看画】戴进是杭州人,也是个非常厉害的画家,山水风格学的是马远、夏圭。对雨后西湖,看山前残荷,整日面对这样的景致,怪不得杭州出了这许多名家。
【周永良详解】黄柏林的收藏中,明代是重头,不仅是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各家各派的都有涉及到。这幅戴进的《南浦寒潮图轴》就很难得,这是浙派山水画的“开山鼻祖”,但是浙江省内官方博物馆、美术馆还没有他的作品收藏。
戴进是杭州人,早年跟父亲景祥至京师,继而还乡。宣德年间(1426-1435)以画供奉内廷,官至仁殿待诏。后因遭谗言被放归,浪迹江湖。戴进的山水画,取法两宋传统,被称为明代“院体中第一手”,有工整与粗放的变化。他早中期的山水画,以细笔为主,其特点是从李唐、刘松年的画法中融合变化,工细严整。其后期的山水画则笔墨疏放,以粗笔写意为主。
戴进绘画作品传世不多,这幅《南浦寒潮图》或为其早年作品。画中是南浦寒潮,远帆归岸,寒山枯木,古刹茅轩,近山寒泉,远山隐现,其笔墨全法宋人,应该是其中年力作,自题七律一首,款识“钱塘戴文进制”。
不是他最擅长的大字行草
朱熹《秋日告病斋居诗卷》
【老树看画】朱熹的字,不喜欢。
【周永良详解】南宋思想家朱熹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审习字,主学钟繇楷书及颜真卿行草,一生临池不辍,书法造诣精湛。目前所知传世的朱熹墨迹,存世大概有十三件左右,大多是信札类的小字行草书,其中《周易系辞本义手稿残册》是公认的朱熹唯一的大字真迹。这件作品虽然是大字,可惜是楷书,并非朱熹最擅长的大字行草。不过,其用笔千古不变,特别是运笔稍快略带行体的“几”字,无论字形结构乃至用笔习性都很有他的书写特点。
去年央视的《国宝档案》栏目中播出过朱熹的两幅传世书法名作,其中一幅《秋日告病斋居诗卷》纸本手卷就是黄柏林收藏的这件。这幅字后有同时代南宋叶衡以及元代程养全、俞焯,明代叶公回、清代祁隽藻等后人题跋,为证明朱熹这幅字是否为真迹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文 余夕雯
孤山路西湖美术馆,一场事先并没有太多宣传的民间个人收藏展,最近却意外吸引了众多古代书画权威专家的关注。开展几天,上海龙美术馆创办人刘益谦专门来到展厅参观,待了几个钟头才走。他可是拿下“鸡缸杯”,又因为苏东坡《功甫帖》真假风波名噪一时的风云藏家。
展览的观众,还包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古代书画鉴定家肖燕翼,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研究员、鉴定家王连起,以及曾在南京博物院担任书画鉴定工作长达二十年的江苏省书画鉴定中心主任萧平。
记者跟着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的教授、爆红微博的国民漫画家“老树”一起来到现场,看展后他也感叹,“这个藏家眼光了不得”。究竟这些来自浙江慈溪人黄柏林私藏的书画怎么“了不得”?我们邀请到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研究员、古代书画鉴定专家周永良,进一步详解。
多知道一点
这次展览展出的106件(组)字画的主人,是浙江慈溪人黄柏林,收藏书画30年。他最早的收藏经历很传奇:1984年秋天,26岁的黄柏林遇到一位曾就读于黄埔军校的老人,因为生活拮据,老人拿出了一张任伯年的画,出价200元。当时家境并不宽裕的黄柏林为了得到这幅画,偷偷卖掉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这还是老婆的嫁妆。
鉴定专家周永良说,这次展览许多作品相当精彩,非常难得。如宋元时期胡彦龙《寒林策杖图》、黄庚《寒林泊州图》,明代早期杜本《伊尹耕莘图》、王紱《枯木竹石图》、何澄《雪山归村图》、林良《竹石禽鸟图》、姚绶《春山扁舟图》、高濲《诸葛武侯像并题卷》等等。尤其是不少作品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如明初何澄传世绘画作品极少,目前仅知有三件,即1982年江苏淮安明早期王镇墓出土的《云山墨戏图卷》、天一阁博物馆藏原著名收藏家朱瓒卿捐赠的《溪山雨霁图》,此幅《雪山归村图》署有详细年款,得以推知何澄生于明洪武六年(1373),活至明成化三年(1467)年后,94岁尚健在。
见大草堂藏古代书画展
时间:即日至3月8日
地点:杭州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孤山路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