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流散海内外的应国铜器

2015-05-06 11:09:17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铜器 > 内容

  郑州   聂凡  王安坤

  1979年12月,河南平顶山市郊北滍村滍阳岭上出土了一件邓公簋,铜簋铭文记载了邓国国君之女适嫁应国的政治联姻事件,平顶山应国墓地因此被发现。据文献记载,应国是周武王的庶子应达所受封的诸侯国,是在周成王时期接受分封的姬姓国之一。据西周铜器铭文记载,西周初期分封的应国国君最初称为应叔,后称为应监,亦称为应侯,还称为应公。或因平顶山应国墓地的大型墓葬被盗的缘故,西周早期的应公铜器自清代以来陆续不断面世,其铭文拓片虽传播较广,但相关实物图片或散见于国内外的图书上,或前所未见,终不能窥其全貌。兹将应公诸器搜罗集中在一起予以全面介绍,以供读者赏析。

  应公诸器简介

  在传世的应国铜器中,有11件年代属于西周早期的应公铜器,因每篇铭文中的作器者都是应公,陈梦家先生《西周铜器断代》称之为应公诸器。这批铜器大致可分为六个品种,计有鼎5件、簋2件、壶1件、尊1件、卣1件、觯1件。若以其具体用途划分,则可分为炊食器(鼎)、盛食器(簋)、酒器(壶、尊、卣、觯)等三类。其中铜鼎计有应公方鼎2件、16字应公鼎2件、双弦纹应公鼎1件。现依次将这批铜器介绍如下:

  1.应公方鼎甲、乙两件。《殷周金文集成》第四册第180页收录铭文两篇,均署名“应公方鼎”。此两篇铭文内容、行款相同,字体稍有差异。推测这两件方形铜鼎可能成对,即形制、纹样、大小基本相同,正如河南鹿邑长子口大墓所出同一形制的铜鼎大都成组的情况一样。

图1

  7.有鋬应公觯1件(图9)。原器为吴式芬旧藏,后经火焚,稍有残裂,经修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有铭文拓本。圆形敞口,束颈,腹下垂,颈与腹间设一半环形鋬手,平底,高圈足。颈部饰一周连续的菱形与三角形云雷纹带,鋬手顶部饰一浮雕式牛首纹,圈足饰两周凸弦纹。器内底部有竖款铭文“应公”二字。

  8.应公卣1件。原器下落不明。据其线描图形可以看出,器上有提梁。有盖,盖面隆起,盖顶有喇叭形握手。器身深子口,束颈较短,颈部有一对环形钮套接上方的提梁,垂腹,近平底,圈足。盖面与器颈部各饰一周兽面纹,提梁两端各饰一羊首,提梁上有装饰纹样,圈足上饰两周凸弦纹。盖内与器底所铸铭文相同,但款式与行数不同。盖铭为竖款二列5字:“应公作宝彝”;器铭改为竖款单行5字,亦为“应公作宝彝”。

  应公诸器与周初应国

  1993年,应国首任国君应公(或称为应叔)的墓葬在平顶山应国墓地被发现,这是一座带有微弧形长梯形墓道的大型积石墓。根据其出土器物判定,这座墓葬的年代为西周早期。学者们推测,以上所介绍的这批早年传世的西周早期应公铜器就出自这座大型墓中。该墓早在宋代已经被盗,因为考古工作者在盗洞里发现了宋代瓷瓶。

  在应国传世铜器中,有一件应叔方鼎,铭文为“应叔作宝尊齍”。其实物虽然不知下落,亦未见其图形,但因其自名为齍,就必然是西周早期的直角四足铜方鼎。据文献记载,应国是周武王庶子应叔所受封之地,初封于周成王时期。据近年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应国原本是在商代应国的旧地重新分封,其地在今山西长子县,大约在西周康王时期才迁到今河南平顶山一带。显而易见,应叔方鼎铭文中的应叔,正是最早被分封的应国第一代国君。从其铭文字体与内容综合观察,应叔方鼎的年代应在周成王时期,当是应国还在山西长子县时铸造的器物。

  应叔因初封在山西境内,位于殷王都安阳西边,所以当成王、周公平定武庚、管叔、蔡叔“三监”之乱后,遂将监督殷遗民的使命赋予位置较近的应国,因而应叔又称为应监;这就是江西余干县所出应监甗所反映的历史真相。当成王、周公东征践奄(奄是商朝旧都,周公翦灭奄国是对殷商势力的重大打击)归来,分化瓦解了殷遗民的势力,连同殷王朝旧都一起,将邶、鄘、卫合并分封给卫康叔之后,应叔作为应监的这一使命才算结束,得以继续称为应侯。大概由于应侯在做应监时的特殊贡献,才成为周王室内举足轻重的大臣。《诗经·大雅·下武》:“媚兹一人,应侯顺德”的夸奖之辞说明,或许正是由于应侯为周王朝立有大功,才被晋升为卿士,最终成为周王室内的“三公”之一,而称为应公。

  成王晚期,殷遗民势力已被分化瓦解为“殷民七族”“殷民六族”“怀姓九宗”,分别被赐于卫、鲁、唐国,其余部分被“迁于九毕(洛阳)”。及至康王时期,位于江淮流域的南淮夷与楚国已成长为周王朝南方的劲敌,于是周王朝开始了军事上的战略大转移,分次分批地将以前分封在黄河以北的诸侯国迁往江淮流域,以阻挡其向北进攻。就这样,原居于山西境内的应国被迁到了今河南平顶山一带。从此以后,应国与“随枣走廊”的曾国、鄂国,以及南阳盆地的邓国、榭国一道,在周王朝南方构筑起一道十分坚固的屏障,有效地阻挡了南方劲敌南淮夷与荆楚的北上。这就是应国西周早期历史的大致情况。 

  责编 陶贝

34.9K
猜您喜欢
  • 在成都博物馆一览南朝造像的秀骨清像
    在成都博物馆一览南朝造像的秀骨清像   从最早有明确纪年的褒衣博带式造像,到益州(今成都)首次出土的阿育王全身像,再到不断...
  • 北京拍卖行携艺术珍品前往南方城市巡回展览
    北京拍卖行携艺术珍品前往南方城市巡回展览 自11月3日开始,北京古天一拍卖公司将携今年秋季拍卖会部分艺术精品,前往广州、厦门、成都三...
  • 古燕国青铜重器见证北京建城三千年
    古燕国青铜重器见证北京建城三千年 6月24日至7月19日,“鼎天鬲地·北京从这里开始——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主题展览在首都博物...
  • 千手观音修复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三维激光扫描
    千手观音修复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三维激光扫描 “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宝顶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于6月13日正式竣工。不同于...
  •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重现南宋气质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重现南宋气质 主尊端坐莲台,目光微垂,面带微笑;金身庄严,法器华彩,千手灵动,胜似孔雀开屏。耗资数千...
  • 青铜器收藏或将回归常态
    青铜器收藏或将回归常态 近日,在西泠印社2014年秋季十周年庆典拍卖会上,16件名家旧藏的青铜礼器经过激烈竞价,最后...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