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饕餮铜尊细诉商周文明

2015-05-06 11:09:14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铜器 > 内容
考古专家察看青铜甗 新华社记者 冯国摄

  2013年12月29日16时许,随着一件长着小翅膀的青铜牺尊的出土,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M4号墓的发掘提取工作告一段落。考古人员经过两天辛苦工作,从8米深的墓室中提取出48件精美青铜器,其中包括青铜簠、球腹簋、四耳簋、牺尊和铭文方鼎等罕见青铜器,为商周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四耳乳钉兽面簋:仿佛听见牛喘气

  当造型雄浑大气、造型精美的四耳乳钉兽面簋出土后,现场所有考古人员惊叹不已。这件四耳簋高40多厘米、宽50多厘米,圆体深腹,口沿外折,腹部“长满”坚硬的乳钉,出土时,其内放置两个叠在一起的无耳簋,没有铜锈的部分十分明亮。四只簋耳分铸在簋体腹部,颈至下腹饰有精美条纹。令人称奇的是,这件四耳乳钉兽面簋共饰有28个牛头,192枚乳钉。簋耳的正面、侧面以及背面,分别饰有形态各异的牛头造型,簋耳上端的浮雕牛头更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宝鸡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刘宏斌说,凑近牛耳,仿佛可以听见牛鼻喘出的粗气。

  据专家介绍,除这次出土的四耳乳钉兽面簋外,宝鸡地区还出土过两件簋。其中上世纪80年代宝鸡地区纸坊村出土过一件,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但体型比这次出土的要小得多。刘宏斌解释道,四耳簋在历史上很少发现,较著名的除了宝鸡市青铜博物院藏之外,还有一件是从宝鸡戴家湾西周墓被盗掘流失海外、目前存于美国佛利尔美术馆的那件,但它们都没有这件体量大。这件四耳簋在商周青铜簋的考古史上可谓“最牛”。

  青铜牺尊:似鹿似羊有翅膀

  在这次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一件长着小翅膀的青铜牺尊可谓精美绝伦。这件头部长着鹿角、面部像羊的动物萌态尽显,可爱的形象令人不忍移开目光。这只牺尊头部似食草动物,而四足却长着食肉动物的利爪。从侧面看,这只“四不像”前腿直立,后腿蹬地,做弯曲状,一对鸟翼从腹部伸出,似要撒腿狂奔。此外,除了其背部布满精美的各式纹饰外,牺尊的臀部和腿部也塑造得圆润浑厚,一截短小的尾巴收住了所有的力道。

  古人用以祭祀神灵的物品,大多要艳丽、华美、夺目,以示虔诚。文物专家王占奎说:“牺尊作为古人用于祭祀神灵的重器,这件牺尊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商代青铜器艺术珍品。”宝鸡地区之前出土过牛尊、驹尊、鸟尊等动物形状的青铜尊,但还没有与这件牺尊形态一致的,特别是这件牺尊腹部的一对类似小翅膀的造型,更为罕见。因其浓缩了多种动物形态,目前还无法为之命名,暂且称之为牺尊。

  青铜簠:国内首现簠上挂铃铛

  在12月28日的发掘中,一大一小两件青铜簠成为国内目前出土的年代最为久远的青铜簠,以前出土的大多年代在西周中晚期之后,此次出土的已初步判断为商末周初时期。而大青铜簠侧壁系着铃铛,也是国内目前出土的首件带有铃铛的青铜簠。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陈列研究室主任任雪莉介绍说,虽然系铃铛的青铜器较为常见,但系铃铛的青铜簠却非常罕见。尽管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铜簠与之体形较为接近,但故宫的并没有附耳和铃铛。这件系铃铛的青铜簠考古研究价值非常高,可以以此对故宫的青铜簠作出具有实物价值的判定和推测。

  四足小方鼎:铭文显示主人姓名

  在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一件体量不大的四足小方鼎也十分引人注目。在这个小方鼎的内壁上,赫然刻有铭文。铭文从左至右竖排有“乍韦亚乙尊”字样。考古人员解释说,铭文第一个字“乍”通“作”,“韦亚乙”是这件鼎的主人,而“尊”是对器物的泛称。据此推测,这件方鼎是位名叫“韦亚乙”的人或族制作的尊。但鼎的主人和墓主是否系同一个人,目前还无法确认。

  此外,在出土的方座簋、青铜罍、分体甑(zèng蒸食用具)等珍贵文物中,青铜分体甑非常罕见,与以往甑、鬲组合的青铜甗形式有别,目前只有河南安阳的殷墟妇好墓曾出土过一件。

  墓主人或为周朝友邦之君

  针对石鼓山墓地12个墓葬多出高领袋足鬲的特点,王占奎推断,墓葬主人可能是姜姓人,且是周王朝的“友邦之君”。王占奎说,考古不能简单地仅看单个文物的价值,而应从整个墓地所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来考量。以高领袋足鬲为主要陪葬品的墓葬群,说明墓主人是宝鸡的土著人,有利于其身份是姜姓人的说法成立,高领袋足鬲是商周时期流行于关中西部的一种极富特征的陶鬲。

  “墓主人很可能是周王朝的友邦之君。武王伐纣主要依靠自家姬姓人及姜姓人,周王朝得天下后,与政治联盟分享了一些权力,也解释了这些高规格文物。”王占奎解释说,“当然,这些推断还需要海量研究,提供更有力的证据予以佐证。”

  据介绍,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是当地村民2012年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主动报告的,文物部门2013年以来开展持续工作。目前,这处大型西周初年墓地已发掘了11座,正在发掘的8壁龛西周墓在清理完壁龛内青铜器后,仍有大量贝币、蚌饰、漆器遗存等文物需要提取,而青铜器的室内清理与研究工作也需要假以时日。(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延伸阅读

  簋(gu):大老碗。也用作礼器。

  罍(léi):大酒缸。也用作礼器。

  簠(f):米缸、面盆。也用作祭祀的礼器。

  甗(yn):蒸食用具。

34.9K
猜您喜欢
  • 在成都博物馆一览南朝造像的秀骨清像
    在成都博物馆一览南朝造像的秀骨清像   从最早有明确纪年的褒衣博带式造像,到益州(今成都)首次出土的阿育王全身像,再到不断...
  • 北京拍卖行携艺术珍品前往南方城市巡回展览
    北京拍卖行携艺术珍品前往南方城市巡回展览 自11月3日开始,北京古天一拍卖公司将携今年秋季拍卖会部分艺术精品,前往广州、厦门、成都三...
  • 古燕国青铜重器见证北京建城三千年
    古燕国青铜重器见证北京建城三千年 6月24日至7月19日,“鼎天鬲地·北京从这里开始——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主题展览在首都博物...
  • 千手观音修复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三维激光扫描
    千手观音修复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三维激光扫描 “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宝顶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于6月13日正式竣工。不同于...
  •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重现南宋气质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重现南宋气质 主尊端坐莲台,目光微垂,面带微笑;金身庄严,法器华彩,千手灵动,胜似孔雀开屏。耗资数千...
  • 青铜器收藏或将回归常态
    青铜器收藏或将回归常态 近日,在西泠印社2014年秋季十周年庆典拍卖会上,16件名家旧藏的青铜礼器经过激烈竞价,最后...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