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典藏大系:杜廼松《青铜器鉴赏与收藏》

2015-05-06 11:08:23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铜器 > 内容
杜廼松

  作者简介:

  杜廼松,1937年生,北京市人。196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供职北京故宫 [微博] 博物院至今。著名学者,主要从事青铜器、古文字、商周秦汉考古学术理论研究。青铜器与金文研究鉴定大家,被海内外媒体称为“青铜器鉴定第一人”。1992年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在海内外发表大量学术论文,有的获奖,有的被收进《世界学术文库》。独著、合著与主编三十余部,其中《吉金文字与青铜文化论集》获最佳论集奖,有的著作获国家图书奖、辞书奖、最佳考古图书奖。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全国文物考古培训班和科研机构等讲授青铜器与金文的理论和鉴定,并培养研究生。桃李满天下。参加20世纪90年代全国文物鉴定系统工程,并负责青铜器与金文鉴定,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曾赴美、法、日、意、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学术交流。受海内外电视和报刊媒体采访,如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大家》,香港卫视中文台《世纪大讲堂》等栏目。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资深研究员、学术委员,多所大学****教授,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顾问,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和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多种专业杂志如故宫博物院院刊、文化部《艺术市场》《青铜文化研究》等杂志编委、学术委员或顾问。

  《青铜器鉴赏与收藏》内容简介

  《青铜器鉴赏与收藏》是杜廼松先生研究青铜器半个世纪以来的成果和经验积累,囊括了青铜器的时代特征、分类、纹饰、铭文、铸造、辨伪等方方面面的青铜器知识。时间上,从远古青铜时代一直讲到清代;空间上,涵盖了华夏大地,连边远地区也不曾遗漏。宏观上,讲青铜器的历史,讲青铜器的文化;微观上,讲青铜器的纹饰铭文、辨伪方法,分门别类,巨细无遗。书中还列举了许多青铜器个例,从时代、器型、纹饰、铭文、辨伪等多个角度具体讲述,青铜器知识,非但扎实,而且丰富。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研究学习中国青铜器不可多得的书。

  青铜器的仿制与伪作的区别

  青铜器的仿制与伪作的主要区别是,两者虽都对先秦两汉青铜器与铭文的造型、花纹、文字等方面进行模仿,但仿制是因某些需要,如:宗庙祭祀、制礼作乐、日常生活的需要,模仿古制而制作的,即是为实用目的而作。所模仿的青铜器物或文字等方面,不必完全与被模仿的一致,而是大体相似即可。有些仿制品无论是在器型上,还是纹饰、文字等方面有时还有一定的创新,常常反映了作仿制器物时代的时代风格特点。从文献记载看,古铜器之仿造可能要上至唐朝,但从实物资料考察一般要到宋朝,而以北宋“宣和”时期最著,这与徽宗嗜古、好古密切相关。最负盛名的仿古铜制品,莫过于大晟编钟和宣和三年尊,前者为徽宗时铸,其造型是以当时发现的春秋时期的宋公成钟为模式,制作名为“大晟”的一套编钟。大晟钟对了解宋代乐制,了解仿古青铜乐钟和铸造技术都有着重要价值。宣和三年尊是徽宗宣和三年制作,铭文26字,其中有“隹宣和三年……,皇帝考古作山尊,于方泽”句,可知该尊是置放在方泽坛祭祀神祗用的。由此可见仿制器只是模仿或借鉴某种古器的基本特点,并标出新器名、制作的时间,等等,客观反映了为实用而做器,本身无一丝作伪之嫌,为世所允许。宋代以后有的铜制品本身虽为铜质,但从器型、装饰、铭文等分析,其主体完全是当时制作时代的风格特点。在全国铜器与铭文鉴定中,江西萍乡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铜,外底铭文有“至正甲申岁,傅氏梅隐置山谷书院用”等字,“至正”是元惠宗年号,甲申岁为1344年。该明确标明是元代至正时所铸,因而应为仿制品。所见这种情况亦很多。

  伪作器则不同,它并不是真正好古博雅,而是作假古董,欺骗世人,破坏古代传统文化,其目的是获取厚利,这是在任何时代都不允许的。因为要造假铜器和铭文,制作者在其本身水平的基础上,心怀叵测地下功夫,以掩饰伪作不被识破。希望所作伪品伪铭与某种先秦两汉的真器真铭完全一致,以达到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程度。伪作实物告诉我们,再好的伪造“高手”,伪作的铜器与铭文,在铸造、造型、装饰、铭文、锈蚀等方面,总会露出破绽,正如古人云,伪作“气质自恶”。铜制品和铭文的赝品之作,文献记载已很早,《韩非子·说林》:“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赝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以后的一些文献,也有一些零散记载。前已论及较多的青铜器与铭文的伪作,是从两宋开始的。主要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提倡理学,以巩固封建统治,用金石文物来粉饰太平,这无疑使古铜器与铭文在经济价值上也会越来越高,在利益驱动下,不法古董商人开始大量作伪,充斥市场,欺骗世人。明清以至民国,伪作铜器和铭文连绵不绝,式皆法古,使真伪铜器与铭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混乱。铜器与铭文的造伪,一直影响到近现代。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伪作青铜器与铭文较多,从对全国青铜器与铭文鉴定看,在一些博物馆和文物机构一般都有保存。从某个角度看,这是一笔很重要的文化财富,应很好保存研究。但从伪品制作性质、目的的角度来看,又玷污了传统文化的圣洁,这是应该予以认识的。笔者曾在一次有关文化艺术品市场的学术研讨会上谈到:“目前在文化艺术品市场上,伪造、伪作的古代艺术品较多,如果是成批生产的话,这些产品在生产和进入市场之前,一定请厂家在物品上标出‘新生产’等有关字样,以免被商贩用来坑害顾客。”今天我们在国家文物政策的指导下,应努力净化文化艺术品市场,对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应加以限制,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34.9K
猜您喜欢
  • 在成都博物馆一览南朝造像的秀骨清像
    在成都博物馆一览南朝造像的秀骨清像   从最早有明确纪年的褒衣博带式造像,到益州(今成都)首次出土的阿育王全身像,再到不断...
  • 北京拍卖行携艺术珍品前往南方城市巡回展览
    北京拍卖行携艺术珍品前往南方城市巡回展览 自11月3日开始,北京古天一拍卖公司将携今年秋季拍卖会部分艺术精品,前往广州、厦门、成都三...
  • 古燕国青铜重器见证北京建城三千年
    古燕国青铜重器见证北京建城三千年 6月24日至7月19日,“鼎天鬲地·北京从这里开始——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主题展览在首都博物...
  • 千手观音修复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三维激光扫描
    千手观音修复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三维激光扫描 “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宝顶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于6月13日正式竣工。不同于...
  •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重现南宋气质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重现南宋气质 主尊端坐莲台,目光微垂,面带微笑;金身庄严,法器华彩,千手灵动,胜似孔雀开屏。耗资数千...
  • 青铜器收藏或将回归常态
    青铜器收藏或将回归常态 近日,在西泠印社2014年秋季十周年庆典拍卖会上,16件名家旧藏的青铜礼器经过激烈竞价,最后...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