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藏家魏广文:古董钟收藏在中国起步

2015-05-06 11:08:21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铜器 > 内容
“智慧女神”鎏金铜饰乌木挂墙钟,钟柜由乌木制作,由希腊式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铜鎏金饰件装饰。顶部为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两侧是艺术与科学的守护神。

  5月16日当天,成都万象城欧洲古董自鸣钟收藏展暨首届钟表节开幕。据悉,本次展期自16日始持续到本月30日,全部藏品均来自广州天籁钟行董事长、古董钟收藏家魏广文的私人收藏。本次共展出20台,总价值超过1200万元来自德国莫比耶时钟博物馆的古董自鸣钟旧藏,这些珍贵的艺术经典中不乏钟表大师的杰作。

  魏广文二十年来痴迷于自鸣钟所蕴藏的巅峰技艺与艺术创造力,他曾遍访欧洲顶级钟表博物馆,偕同欧洲顶级时钟品牌掌门人探访北京故宫 [微博] 钟表馆,还曾与沈阳故宫博物院、广州博物馆 [微博] 等收藏机构联合举办古董钟藏品展,以推动东西方钟表文化交流。

  本次古董钟展的策展人、维斯比艺术机构总裁朱星海谈到,展出的欧洲古董自鸣钟有不少都能在北京故宫钟表馆藏品中找到与自己相类的影子,与之相比,有些甚至还表现出另一种高度。

  朱星海认为,故宫里的钟永远深藏在围墙之内,可望而不可及。但今天我们能与之零距离亲近的这些欧洲古董自鸣钟,同样是那个年代的科技文明成果。

  魏广文迷上古董钟有点“机缘巧合”。他说:“在我接触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罗浮宫、格林尼治天文台、德国国家博物馆 [微博] 这几个博物馆以后,通过这些博物馆又接触了一些大的藏家,发现古董钟不仅仅是一个计时工具,它精密的机芯构造,它所承载的顶尖的科技和文化信息,都值得细细品味;而且除了钟本身,我发现凡是与古董钟有关的人,气质都很优雅,内心很自豪,一开口就是‘我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如何如何。于是我开始对古董钟产生兴趣。”

  在欧美,从国王到最了不起的科学家、艺术家,都参与过钟的制作;除了有钱有闲,还必须有深厚文化修养的人才会收藏古董钟。在中国,欧洲古董自鸣钟收藏已经起步,例如故宫博物院收藏了1600多台钟,这个数量虽大,但是如果放在全世界还差得远,欧洲的私人收藏机构有几千台是很平常的事。现在,中国民间的藏家也很多,但是收的钟年份都不远,超过100年的不多,而且级别不高,主要都是民用的,所以现在是入场很好的时机。

  “拥有机械钟表,是欧洲各国上流社会的时尚,是皇家贵族的传统‘徽章’,在国际收藏界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穷买金,富玩车,贵藏钟,钟是到了一定素质才会想把它藏在家里的,一台好钟,你可以和它一起慢慢变老。”魏广文谈到,16-17世纪,欧洲每一个贵族家庭都一定要有一台机械钟藏在家里,这是贵族的标志。而在18世纪的中国,钟也非常贵重,在《红楼梦》第六回就能看到,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台自鸣钟就让刘姥姥大为惊奇。后来通过凤姐的口,得知这台金自鸣钟卖了五百六十两银子,相当于凤姐和老公还有四个丫鬟三年的月钱,可见相当的稀罕。

  收藏问答

  什么样的钟值得收藏?

  魏广文:至少是100年以上的,历史越长,价值就越高;第二看钟匠;第三看它的原创性,是第一代的代表作还是模仿学习的作品。

  什么价位可以入场?

  魏广文:我所了解的古董钟的价值和价格是有偏离的。现在中国人对钟的价值的领悟还不到位,比较偏向于卖相。市场大多数时候是低估,偶尔有高估,但是真正古董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我对市场有另外一个感觉,中国收藏的群体会越来越庞大,实力会越来越雄厚,所以真正好的藏品也会越来越稀缺,我认为这个市场会迅速膨胀。

  南方日报记者 谢梦 发自成都

  图片整理:谢梦

34.9K
猜您喜欢
  • 在成都博物馆一览南朝造像的秀骨清像
    在成都博物馆一览南朝造像的秀骨清像   从最早有明确纪年的褒衣博带式造像,到益州(今成都)首次出土的阿育王全身像,再到不断...
  • 北京拍卖行携艺术珍品前往南方城市巡回展览
    北京拍卖行携艺术珍品前往南方城市巡回展览 自11月3日开始,北京古天一拍卖公司将携今年秋季拍卖会部分艺术精品,前往广州、厦门、成都三...
  • 古燕国青铜重器见证北京建城三千年
    古燕国青铜重器见证北京建城三千年 6月24日至7月19日,“鼎天鬲地·北京从这里开始——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主题展览在首都博物...
  • 千手观音修复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三维激光扫描
    千手观音修复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三维激光扫描 “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宝顶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于6月13日正式竣工。不同于...
  •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重现南宋气质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重现南宋气质 主尊端坐莲台,目光微垂,面带微笑;金身庄严,法器华彩,千手灵动,胜似孔雀开屏。耗资数千...
  • 青铜器收藏或将回归常态
    青铜器收藏或将回归常态 近日,在西泠印社2014年秋季十周年庆典拍卖会上,16件名家旧藏的青铜礼器经过激烈竞价,最后...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