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药艺术馆:抵御精神雾霾的侵蚀

2015-05-06 01:59:41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当代 > 内容
艺术海报

  晨报: 药艺术馆走过了7个年头,你觉得就目前的效果而言,达到了你想要的吗?人们理解了你的“精神之药”的含义么?

  黄药:药艺术馆秉承着艺术面向大众,面向生活的姿态,其间举办的展览和活动多为开放、自由、跨界和实验性,每一个时期的展览都会提出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人性的反思。

  当对人们说道“艺术是一种精神之药”大多数很容易理解,艺术能让人们消除精神压力、紧张感,能让人们放松并快乐。

  晨报:在药艺馆办过的展览活动中,你觉得哪一场得到了最广泛的参与?昏礼还是灵魂之躯?

  黄药:药艺术馆举办的每一场展览活动都能听到喝彩和尖叫,并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巨大反响,原因很简单,我们只要把艺术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只要尊重内心的感受来表达就可以了。

  晨报:你在药艺馆举办的这些活动中,常让人有“玩得很嗨的”感觉,你觉得艺术和玩之间,是什么关系?艺术是释放还是启示?

  黄药:人最可贵的是要始终保持童心和率真,开心来自于真实和自然。常人面对社会总是要披上面纱或以各种方式伪装自己,日久了心会不累吗?

  艺术不仅是释放还是对现实对未来的启示:

  比如在路上充满行者式精神的“流动药房”展览,它展示了艺术家群体寻找并见证社会各个阶层对城市人精神与心理障碍的解决之答案,100份答卷的背后实际上显示了当下国人精神之困的严重现实。

  比如,借“传统”的壳孵化出当代观念之“魂魄”的“清明”展览,意图就是试图呈现社会转折点面临问题的时代反思,从而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思维与观念变革临界点的来临。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曾经有着传统结构的美好秩序和道德约束,一方面是这些传统成为了一种装饰景观或消费形式,愈加反衬了今天物欲横流社会的诸多荒诞。

  比如,链接了德国、荷兰、意大利、斯洛文尼亚、以色列、日本等女艺术家梦的“8+8同床异梦”展览,旨在“同住一个地球村”的概念下,共同来关注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环境、贫困、健康、失业、饥饿、房地产、股市、经济金融危机、恐怖主义、能源危机等问题。

  比如,“药”国际当代艺术展,策展人则认为,生活在现实景象的当下社会,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药瘾”,如何更好地认知我们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对现实保持敏锐的批判,将是每个艺术家面对的,日常的,又是最具挑战性的社会课题。

  比如,展现青年艺术家自由才华不同玩法的“玩命”展览,试图鼓励更多的年轻艺术家能够打破身上的枷锁,同时唤醒每个人沉睡的“玩命”元素。

  比如,以传统婚礼为媒介的“昏礼” 展览,艺术家们通过这个通道以此反观今日人生的诸多变化,直指当下中国社会离婚率之高等让人触目惊心的典型性现象,由此引起对产生的社会众多现实性问题的源头性反思……

  比如“灵魂之躯——艺术家的寻魂之旅”展览,七位艺术家通过他们的艺术创作展现了他们对灵魂不同的理解,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传达“灵魂”这个主题在中国当代艺术和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艺术家们着重探索了生存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中的人们的内心需求和痛苦,并希望自身的灵魂和精神世界能给人们以启发。

  晨报:从药艺馆到慢城世界艺术村,其核心内容有没有改变?

  黄药:肯定没有,而且是延续和放大,回归自然,倾听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记者 仲敏

  药艺术馆文库丛书

  2008年开始药艺术馆建立了文库丛书,陆续推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书籍,分别由凤凰出版传媒、江苏美术出版社、中国新星出版社出版。

  《晒太阳》 跨越二十年的艺术行动(作者/郭海平,黄药)

  《药艺术》 南京药艺术馆的治疗试验(作者/黄药)

  《搅局》 搅动艺术江湖的孙悟空,剥光大佬们的衣裤,令伪艺术和背后的资本权贵脊背发凉(作者/陈晓峰)

  《我病故我在》 用艺术为癫狂辩护(作者/郭海平)

  《内伤》 一个表现主义画家的心灵史(作者/刘绍隽)

  《宋庄疯》 中国艺术创新第一现场观察,揭示艺术化生存的中国逻辑(作者/陈晓峰)

  《梦游-艺术在天上》 一趟寻找灵魂的历程(作者/黄药)

  部分媒体人对药艺术馆的评论:

  老愚、FT中文网专栏作家、新星出版社主编:“药艺术馆是一个精神疗伤的地方。艺术是一种药,当然不是鲁迅笔下华老栓手里的‘人血馒头’,它是打开奴役心灵,滋润人心想象力,以及解构世界的能力”。

  胡赳赳、新周刊副总编辑:“药艺术:当代艺术的谱系之中,开垦一个不一样的价值谱系。”

  陈晓峰、新浪、雅昌专栏作家、新华网执行艺术主编:“药艺术馆形成了一个独具风格的艺术实践理念和创新方式,在城市日益恶化的精神和情感日常生活中,为这个充满矛盾感、情感荒芜、精神和灵魂出窍的荒诞社会,以及受伤了的城市人提供艺术治疗的去处”。

  李彦、凤凰周刊-城市记者:“药术馆:都市病人的栖息地。”

  陈长松、东方文化周刊作家、远方的家杂志主编:“药艺术馆”的诞生,源自“使命”这个词。艺术是高于生活的,艺术的社会要素是洗涤人类的心灵,净化思想,陶冶情操。”

  柯勇、风度MEN’S杂志文化主编:“人们不能没有自我,艺术能让失魂落魄的人们找回自我。”

34.9K
猜您喜欢
  •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的21个小知识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的21个小知识 草间弥生站在工作室画作前,摄于日本东京 PHOTOGRAPH COURTESY OF JEREMY SUTTON-HIBBE...
  • 助力艺术复工 艺术上海将开通2年免费线上博览会
    助力艺术复工 艺术上海将开通2年免费线上博览会   去年10月成功举办了首届活动的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面对全球艺术界深受疫情困扰...
  • 四大美术馆联合推出艺术护照“ART 4 YOU”
    四大美术馆联合推出艺术护照“ART 4 YOU” 2019年1月18日,“ART4(for)YOU”新闻发布会于北京松美术馆举办。当天下午红砖美术馆、今日...
  • 眼睛与心灵:印度当代艺术新的介入展览举办
    眼睛与心灵:印度当代艺术新的介入展览举办 《眼睛与心灵:印度当代艺术新的介入》展 嘉宾剪彩  2015年10月23日,《眼睛与心灵:印度...
  • 炎黄艺术馆2015国际艺术周12月亮相
    炎黄艺术馆2015国际艺术周12月亮相 《爱 IN CHINA》•炎黄艺术馆2015国际艺术周 新闻发布会现场嘉宾合影  《爱INCHINA...
  • 那些年做行为艺术的他们去哪儿了
    那些年做行为艺术的他们去哪儿了 东村艺术家集体创作的《为无名山增高一米》。苍鑫行为艺术代表作《舔》系列。2014年绢本设色...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