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海南黄花梨濒临灭绝:谁是罪魁祸首

2015-05-06 00:27:48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内容

  海南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以“天下最贵的树”而著称,其心材坚重油多,千年不腐,色泽深沉华美,加以黑色髓线斑纹及“鬼脸”,堂皇尊贵。

  原本,海南黄花梨只是海南野树,很乡土,很自然。在海南百姓眼里,黄花梨仅仅是因为耐腐、耐浸、耐晒的特点受到农夫偏好,多用以制作犁、耙、牛轭等生产工具,也有做屋梁、家具的。在黎族,百姓认定的“四大财富”是蛙锣(黎族的一种乐器)、牛群、山地和粉枪(猎枪的一种),其中并没有黄花梨。可见,黄花梨的珍贵价值是后来才逐步被广泛认知和推崇的。

  追溯历史,海南黄花梨从唐朝贡品出现以后,其身价开始上涨。尤其在明代,中国经济文化增长领先世界,郑和七下西洋尽显国威,那时正是黄花梨“扬名立万”的巅峰时期。在那时,一只黄花梨床值白银12两,而当时的一个丫环还不到1两。等于说一只黄花梨床已可抵十余人的身价,可见价格之昂贵。正因为皇室对黄花梨情有独钟,达官显贵们竞相罗致视其为珍玩,致使大量的海南黄花梨原木被运往京城供皇家使用,导致海南黄花梨遭受到第一次的浩劫。

  明末清初,两朝更迭。由于动乱,皇家大量名贵硬木家具从宫廷王府流入民间。在华活动的西方传教士看到这种珍奇的海南黄花梨家具后,极为动心,于是大量采购运到欧洲,中国古典家具第一次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这是海南黄花梨的第二次浩劫。

  到了清代,黄花梨原材越来越少,东南亚红木品种进入国内,皇家贵胄的爱好开始转移到从印度而来的紫檀,这无疑是给了海南黄花梨一个喘息的良机。但是好景不长,不久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任凭西方列强宰割,名贵器物也被他们肆意掠夺,海南黄花梨首当其冲。这是黄花梨的第三次浩劫。

  在民国时期,国内动荡不安,黄花梨家具也好,紫檀家具也好,都不得不经历盛极而衰的凄惨,通过种种途径“流落寻常百姓家”。一些外国商人趁机在中国内地大量收购明清硬木家具,而那时国人穷困潦倒,为养家糊口,海南黄花梨便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外国商人。这是海南黄花梨的第四次厄运。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虽然国家禁止名贵家具出境,使得黄花梨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随后的政治运动,使得大量黄花梨家具被当作封建遗物而损毁,在1958年“大跃进”中,“土法上马”大炼钢铁,更是海南黄花梨的一场灾难。黄花梨因燃烧时火力旺盛,持续时间长,成为当时炼钢的好木柴。到20世纪60至70年代,农垦大军和知识青年在海南岛砍林种胶,加上当地黎民依然保留刀耕火种的传统习俗,烧山对黄花梨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这是我国黄花梨遭受的第五次迫害。

  此后,作为“降香木”,黄花梨被大量地研制成中药和上等的佛香原料再次遭受破坏。20世纪30年代,权威人士就曾断言:黄花梨在我国已经绝迹。此后30年里,业内人士对这一结论深信不疑。直到1963年,上海物资交流会出现一批海南“降香木”,才推翻了这一说法。随后的1964年春天,海南几十立方米黄花梨木运往京城。这是海南黄花梨大材的最后亮相。

  海南黄花梨在历史命运中几起几落,几近灭绝!即使今天,存世量超过20年的大材黄花梨也极其少见。

  (本报综合)

  来源:邢台日报

34.9K
猜您喜欢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
  •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
  •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七十年的岁月,足够让一个孩子成为老人,足够使一把刻刀锈迹斑斑,足够将一段精神铭刻于...
  •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
  •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乙未新夏,甘霖普降,潍水碧波,白浪银光,画都丹青,翰风骀荡。经由潍坊市博物馆精心筹划多...
  •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元代虽然属于一个立国较短的朝代,但陶瓷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