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 刘东
羊是中国远古社会中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原始居民,就开始择水草丰美的河湖周边,牧羊狩猎,以获取基本的生活资源。自古以来,“羊”寓意着吉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便说:“羊,祥也。”早在先秦时期青铜器和汉代瓦当上就出现了“吉羊”的字样,正是最好的实证。羊的造型出现在文物上的例子也很多:商代的青铜四羊方尊知名度是极高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羊为造型的青釉瓷器,数量之多、制作之精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在这午马扬蹄而去,未羊款款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共同欣赏几件青瓷羊,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
1972年,安徽省宣城出土了一件青瓷羊(见图1),器高10厘米,长11.6厘米,宽6.7厘米。青瓷羊呈跪卧状,直颈挺胸,目视前方,两角向后弯曲置于耳上,瓷羊背部有三根高低不等的圆筒状插管。器身满施青釉,釉色光润。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被鉴定为二级文物。
所以笔者以为,上述这些出土的“青瓷羊”应当分别考察。背部有筒状插管的羊,用途很可能是烛台。而头顶有圆孔的则可能是盛酒之用的羊尊,特别是芜湖市博物馆收藏的青瓷羊(见图6),不仅头顶有圆孔,而且肩部及后背有四个系,显然具有容器的一般特征。
笔者还注意到,商周时期的青铜羊尊与各类兽形尊一样,羊为四足站立状,而这一时期的青瓷羊则全部为跪卧状,显得十分温顺、乖巧,显然已经进过高度驯化,成为真正的家畜。
将羊这一造型广泛应用于瓷器上,既是一种装饰,增加了瓷器产品的艺术性,同时更体现的是一种民风、习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南方地区动物会聚、物产丰富。总之,动物造型的象生瓷,其艺术性与文化性都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陶瓷(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藏瓷[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4]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 [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5]杨泓。青瓷羊的启示[J].中国文物报,1991(2.24)。
[6]马鞍山市文物管理所。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家族墓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2007(6)。
[7]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