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陈文彦
广彩瓷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以绚彩华丽、金碧辉煌著称。而清末民初时,由于岭南画派画家参与广彩的生产,促使岭南绘画风格的瓷画逐渐兴起。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及留存实物,从瓷器的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分析岭南画派对广彩瓷所产生的影响,凸显清末民初受岭南绘画影响的广彩瓷的艺术特色。
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始于清康熙晚期,它是以贩运到广州的景德镇产的素白釉瓷为胎,施加彩绘后入炉烘烧而成的釉上彩绘瓷器。由于初期制作广彩瓷的艺人、颜料、素瓷都来自景德镇,依景德镇彩瓷纹样或来样加工,广彩的特色不太明显。约在清乾隆、嘉庆时期,广彩瓷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清道光至光绪时期发展最为成熟,颜料种类众多,花式设计既吸收了传统工艺,也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形成了绚彩华丽、金碧辉煌、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的风格,300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外销瓷的主要品种之一。
广彩发展到清末民初时,受景德镇等瓷器产地将传统绘画移植到瓷器的风尚影响,此时的广彩瓷也出现这一倾向。尽管广彩在晚清时受欧洲陶瓷业发展的影响,外销的数量有所减少,日渐走向衰落,但由于这时期一些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岭南绘画风格的瓷画逐渐兴盛起来,为广彩瓷绘艺术开辟了创新的道路,并出现一批新的彩绘组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位于广州河南宝岗附近宝贤大街的广东博物商会。
该商会是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等人于1908年建立的绘画和彩瓷艺术室,同时它也是同盟会为掩护革命行动而设立的众多机关之一。博物商会一方面从瓷庄承接外销订单,按照客户需要进行彩绘和烧制,当时商会中的名家画手就曾绘制过许多彩瓷珍品;而另一面,博物商会则以此为掩饰,在烧窑处制造炸弹从事革命活动。
博物商会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时“物质救国”“实业救国”思潮云涌,“博物”作为启发民智的重要途径,得到清末社会从上到下的推崇,创办博物商会正是将绘画与工艺结合的重要实践,它真实地反映了清末以岭南画派为主的画家们的爱国追求。博物商会是为了配合革命需要而设立的,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商会的革命活动也于1911年11月前结束。但这之后,这批岭南画派的画家们并没有停止绘瓷,而是继续在广州试制陶瓷,实施工业救国的抱负。尤其是1925年孙中山病逝后,国民党内部出现纷争,使高剑父等人对国民革命的政治热情受到打击。政治上的消沉使他把所有的精力投入艺术创作上,并于1926年与刘群兴、高奇峰、陈树人、伍懿庄等人在广州伍家万松园再次设炉烧制广彩。
当时高氏兄弟、陈树人、潘达微、刘群兴等人在数年间画了不少艺术性极高的彩瓷,他们一方面受广东地区传统文人绘画的影响,在瓷器上表现传统中国画意蕴,表现技法上多采用国画的形式,很少使用图案作装饰,画风淡雅清逸;一方面结合岭南画派祖师居廉、居巢的绘画技法,精写花卉、草虫、动物,在选材构图、设色用笔上均体现居氏状物精微、博彩鲜丽的风格。博物商会当时还有很多没有留下姓名的画师,商会1909~1910年间在《时事画报》登过招聘画师的广告:“兹本商会拟聘请画师四十位专司绘事,以能绘精细人物花鸟者为及格。”由此可知,商会当时的规模不小,画师能绘精细人物花鸟,水平高于普通工匠,因而商会除了文人色彩极浓、兼工带写的彩绘瓷器作品,也有不少精细的工笔之作。
博物商会里。岭南画派画家对广彩瓷地域特色的形成有不小的推动作用,他们的瓷绘风格也影响到当时其他的彩瓷组织。高氏兄弟和刘群兴所居的广州河南地区是广彩作坊和广彩艺人最为集中的地区,同时那里也活跃着一批很有功力的文人画家,南社、十香园、伍家花园等都是他们的聚集之所,绘瓷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目前所见的民国彩瓷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这里的文人画家的作品。这些文人画家并没有入行会,但也纷纷在广州芳村、鳌洲一带成立画室,冠名“化观瓷室”“笔花仙馆”“咏梅别墅”“碧梧画居”等。这批岭南画家的绘瓷作品多为瓷庄收购或在广州西关的古玩铺出售,广彩行会内部也会拿来复制,因此也影响到行会内部的生产。如任广东博物商会技术主导的刘群兴从小就在高剑父的指导下学习中国画,能将中西绘画元素很好地结合起来运用在广彩上,时有创新,如一缕清风令时人大开眼界,其作品在当时销路很好,价格不菲,好几家瓷庄都以刘群兴绘制的彩瓷为样板,大批量生产以满足外商的需求。这些岭南画派的画家当时绘制了不少广彩瓷器,多已外销,留在国内的较少。
从保存在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以及广州市文物总店的为数不多的带有岭南绘画风格的广彩作品来看,这些瓷器造型基本以用于陈设的盘为主,也有少量的瓷板及瓷瓶,这与以往主要用于餐饮、造型种类繁多的广彩瓷器有很大区别。这可能是因为盘和瓷板造型比较宽大,相对于其他器型更适宜绘画,使画家犹如绘于纸面一样,能自由挥洒,随心所欲。这些带有岭南绘画风格的广彩作品所绘内容基本上以人物、山水、动物题材为主,其中又以人物最为丰富多彩。早期的广彩人物纹有中国人物,也有西洋人物,中国人物一般描绘的是世俗生活,画面人物较多,气氛热闹;西洋人物或描绘世俗生活,或取材于神话故事、宗教题材。
清末民初广彩受岭南绘画风格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岭南画派大师如赵少昂、杨善深等在其老师高剑父的影响下,曾创作过不少瓷绘作品。一些广彩艺人如司徒洪也曾师从黎雄才、梁占峰、黎葛民等岭南派画家,将中国画的技法运用到广彩上。画家参与广彩制作,一方面拉近了艺人与画家之间的距离,使岭南绘画走出象牙塔,做到雅俗共赏;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广彩瓷地域特色的形成,丰富了广彩瓷器的绘画样式。
责编 耕生
来源:《收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