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学生的题跋
书画教学,说来一点也不神秘。无非就是老师言传身教,让学生学到具体的技法或艺术理念,古往今来大抵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凡是某名家的学生就一定会鉴定其老师的作品(除非是低级仿品)。事实上,能否胜任鉴定某名家的作品,不取决于鉴定者是否是当局名家的学生(现在的高仿赝品,即使是作者本人都不见得件件都能鉴定出来),关健还要看鉴定者是否对被鉴定者作品的内在要素有较深入的认知。此处,再说说“师生”关系,两者之间的亲与疏、远与近是千差万别的。若是古代私塾课徒式的师生关系,学生同老师的关系是相对亲近的,有的学生紧随老师的创作活动与生活多达几十载。而现代,学院式的师生关系则完全不同,有的学生不过只是在某教室听过老师的几堂大课而已。有的尚仅是帮过某名家干过一阵子磨墨展纸之类零碎的家务活,一待那位名家去世,那人也许就会向外界宣称自己是该名家的“学生”、“入室弟子”等等,藉此攀龙附凤、抬高身价。所以说,是否是学生、是否嫡传弟子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真正懂书画鉴定知识,擅于实践操作的人来做鉴定。
近些年,我在市场上所接触到的号称是某当局名家亲授弟子亲笔题跋的一些名家伪作不计其数、目不暇接。
名家家属的题跋
社会上确有不少人错把生活常理与书画鉴定的学术原理混同看待,视同血缘上“认亲”这码事。有的人想当然地以为,只要熟悉某名家的生活与创作情景或长期同该名家一起生活的人,似乎就能识别该名家书画的“DNA”,这实在是荒唐。如果是阴谋,那就另当别论。
两年前,国内多家媒体曾披露过一个与本话题相关的典型案例:2010年6月22日,北京某拍卖行春季拍卖会投拍了一件名为《人体——蒋碧薇女士》的“徐悲鸿油画”,此画背面赫然有画家长子徐伯阳的毛笔字题跋:“此幅油画(人体)确系先父徐悲鸿的真迹,先父早期作品,为母亲保留之遗作。徐伯阳2007年9月29日(见图4)”,结果此画经数次竞价,最终以7280万元的天价落槌成交,见图3。此画最终在铁的事实与确凿证据下证实系赝品。
“借题跋”造假法其实质就是利用鉴定环节来达到骗人目的。谨此再次告诫书画收藏爱好者,看名家书画作品必须针对具体书画作品的笔墨造型等“内在构成要素”下结论,千万不要盲从任何人所作的题跋。在此我还要提醒广大藏友,当需要书画鉴定家作鉴定时必须选择具备下述4项基本条件的人(建议对号入座):一、扎实地掌握书画鉴定的基本功;二、在艺术市场上参与鉴真辨伪的年限不少于15年,具备丰富的临场实战经验;三、深谙古今书画作伪的种种秘招,对破解书画造假招术有专门研究;四、年富力强。
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