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洁
在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厅陈列的众多精美瓷器中,有四件青花瓷令世人惊艳,它们是1964年5月在河北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内出土的器物,当时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包括6件青花瓷器、2件卵白釉瓷器和3件蓝釉描金瓷器。此次青花瓷器的出土曾轰动一时,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批元代青花瓷,这些器物造型典雅端庄,纹饰丰富,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堪称元瓷极品,弥足珍贵。此处笔者将四件绝美的青花瓷器作介绍,以飨读者,在悦目的幽蓝神韵中体味青花独具的艺术魅力。
高23.6厘米,口径4.9厘米,底径7.8厘米。通体呈八棱形,壶盖中心置圆尖钮,盖面绘覆莲瓣纹。壶口为喇叭状,颈细,下腹鼓,颈腹间一侧有流,对称的另一侧有柄,近底处内收,圈足外撇。颈中部饰一周回纹,上半部绘蕉叶纹,下半部绘覆莲瓣纹,覆莲内饰火焰宝珠纹。上腹部在两周卷草纹之间饰6组折枝花卉,下腹部饰仰莲瓣纹,圈足饰卷草纹一周。流细长,流颈间有S形花饰相连接,流身两侧饰卷草纹,柄宽扁,顶部堆贴卷云纹。这件执壶造型秀美典雅,纹饰布局繁而不乱,层次清晰,堪称元青花中的精品佳作。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宋、辽、西夏、金长期对峙、战争和分裂的局面,使中国走向大一统。元朝发达的交通为各地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尤其推动了元朝海外贸易的发展,美轮美奂的中国瓷器也就这样走向了世界。元朝历史不足百年,而在中国陶瓷史上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元代创烧出成熟的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些色彩斑斓的瓷器逐渐取代了之前色调单一的素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从而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新纪元。
在保定元代窖藏出土的这几件青花瓷器以其古朴浑厚的器物造型、精湛绝伦的绘画技法和明艳动人的纹饰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的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和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器形硕大,浑圆饱满,是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器的特征,而八方造型也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常见式样,这种造型是制瓷工匠们模仿伊斯兰金银器的样子制作出来的。几件器物的瓷胎采用的是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高岭土的加入使瓷胎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提高,因此拓宽了烧成范围,减少了器物变形,从而能够烧制出大件器物;它们的釉色皆白中闪青,从科学检测数据看,这种釉色既与青白釉不同,又与卵白釉有别,正好介于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间;器物上的图案花纹发色青翠浓艳,浓重之处有黑色疵点,应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钴料烧制而成。耐人寻味的是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布局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主次分明,采用横向带状分布的形式,在主题纹饰之间均以卷草、弦纹、回纹、钱纹等辅助纹饰相隔,看上去繁而不乱,井然有序。
保定元代窖藏出土瓷器精美,堪称元代瓷器的精品,其埋藏者应是当时的官宦显贵之家。这些窖藏之所以遗留到现在,是由于埋藏者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死亡或离乡背井,无法再返回故乡的缘故。
目前所见元代青花瓷器存世很少,这四件器物保存较为完好,青花发色自然,釉面清亮润泽,纹饰丰富,充分体现出元代青花瓷器的时代特征,为研究、鉴定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珍贵的标准器型和重要的实物资料。
河北博物院
杨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