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差别 ——《不二——陈曦个展》的前言
文/夏彦国
不二是“不二法门”那个不二,佛家术语,来自《维摩诘经》,本来它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有的言传都是对它的解释,不是它。当然也可以是它。经书上说,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不二法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它定会有不同的内容和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看,它劝人放弃从思想上对世间万物进行区分对待的执着。
在这个展览主题中,概括来说,不二指的是无差别心。它不仅存在于艺术家的每个作品中,同时,也是我对艺术家作品的一种解读视角。
陈曦的作品与如今流行的艺术语言和内容等不太一样,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他的作品让人轻松愉快,从构思到呈现都显得自然、光滑,甚至不像作品,这跟他的性格以及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有关。中央美院毕业已有十余年,拥有多重身份的他做过插图师,平面设计师,也曾为其他前辈艺术家做助手,但他心里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独立的艺术家,性格上的谨慎使得他这些年的作品并不多。他说,这些年来一直在做减法。美院出来的人多少都要经历接地气这一说,很长一段时间,他也一直在寻找、琢磨属于自己的“当代艺术”,最终,他还是回到自己最熟悉的事物——自身。体现在作品中,他将自身的个人问题植入到集体的语境中进行转化、重构,它们暴露并隐藏着,这也是他作品很重要的一个特征。
现代社会,信息庞杂无序,无孔不入,人的很多精力消耗于此。人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和小东西联系在一起。就像人与人的关系亲疏不再维系于经验和感觉,而是过分依赖各种社交工具,人们通过机器来交流,可以笑着发送一个哭的表情。喜怒无常,瞬息万变,人每天处于一种撕裂状态中。越来越多的人害怕孤独,悲伤,恐惧,抑郁,这些在当下都是负面的东西,而摆脱的方法却是去获得各种以物质基础为核心的幸福感,从这个极端直接滑到另一个极端。负面,正面,他们是对立的两个词,但是他们并不是一定要分离的,或者此生彼灭的。罗兰·巴特曾用霍布斯的一句话————“我生命唯一的****乃是恐惧”——作为他晚年著作《文之悦》一书的扉页题词。在他看来,恐惧劈裂主体的同时也让主体获得了内在的“悦”,恐惧与他谈的“文之悦”矛盾但不分离。恐惧只是叫做恐惧而已,它施加在不同的人身上,感受是不同的,最终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对于陈曦来说,他以一种自然、合理的方式,把自身负面的东西变成了自己创作的动力、灵感、方法。他的创作思考来源于他的个人问题,生活的问题,抑或艺术的问题,苦闷、焦虑、彷徨以及欲望伴随而来的无助。他说之所以喜欢邀请观众参与、互动是因为自己性格上的某种自卑感。近期的代表作品中,他没有直接表现这种自卑或者叫做其他的心理上的问题,而是用“集体”的方式隐藏了起来。 他提出了一个词叫“众乐(yuè)乐(lè)”,这源自《孟子》一书,即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不如与众人乐。这个创作理念的核心之于陈曦是找到聚众的点,然后邀请众人来参与————参与就好,先不管其他。在作品实施过程中,他没有给参与者带来任何的紧迫感,参与者没有任务,也没有目的,他的作品像是舞台,他只是邀请观众来自由出演。这种“无的放矢”,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开放性————没有问题,没有答案,没有结论,只有表演,形式即内容。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好玩”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严肃的务必要变成轻松的。 不过,不能忽略的是,艺术家本人“乐”在其中,他的差异性也被众人的众多差异性所淹没,与其说是一种逃避,不如说也是一种重建。
即将展出的作品《百婚图——我的1314(一生一世)》是艺术家自2013年底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发起的一个项目,他征集了出生于1970年之后的100对(实际120对)夫妇的结婚证件照片作为绘画对象,然后用马克笔将它们分别画成了A4大小的彩色作品。作为参与的回报,艺术家将在展览开幕式上将原作分别送给每一对参与的夫妇。对于这个项目的解释,无疑是有多个切入点的,比如艺术家非常巧妙地通过以物交换以及艺术的借口获得了众人的信任和隐私公开化的使用权;绘画的过程中,他实际上也对别人的肖像进行了篡改和再造,以及部分个性的消除;他也有意无意地消除了艺术创作的目的,对于不少人来说,重要的不是艺术,是参与,然后获得一个纪念品,等等,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当然,也有少数受邀人( 多是女性)拒绝参与这样的项目,在我看来,他们或者是在意这种婚姻关系的隐私性,或者是对婚姻未来信心不足,后者应该是根本性的原因。 这也是艺术家创作的潜在出发点之一,他想要知道,大家是否愿意公开表达婚姻的愿景,而不是通过物欲实现度和开销的多少来衡量当下的感情浓烈与否。他把结婚证件照画的五颜六色,是想让呆板的、无味的照片变得有趣, 借此也同大家一起表达一生一世的愿望。在这个项目中,时间也被悄悄植入作品中,可以说这个作品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整个作品看似没有目的,但是带入了参与者和观众对婚姻制度以及婚姻关系和爱情的再思考。婚姻是一种约定成俗的东西,但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有的,或者说,它也可能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主动或者被动地结婚成家生子。在作品实施过程中,艺术家让所有参与者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对婚姻的理解。有谈美好愿景的,有委婉调侃的,我想无论如何,大家不大情愿触及它的灰暗面。 由于生命和时间的不可逆性,结婚生子之后的生活是无法假设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没有答案,人是不可能控制未来事物的。换句话说,人生本来就是失控的,不是可控的,婚姻家庭也一样。你越想抓住的东西,越可能成为束缚你的东西。结婚证相对于婚姻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本质上它是契约,可以是束缚,也可以是证据,或者证明,也可以什么都不是,一张纸和一个照片而已。在这个作品中,艺术家将个人/集体、隐私/公开、日常/艺术进行了转化,轻松自如,也不无狡黠。
这次展出的作品还有《罪犯!罪犯!》,这个作品最早出现在我09年策划的“摆摊”系列第一回展上。在这个作品中,艺术家扮演警察,为观众拍摄“罪犯照”,现场输出和销售。艺术家说他通过这个作品的创作,发现了“聚众”不仅可以让参与者乐意参与,自己也获得了信心和鼓舞。回溯他第一个展出的作品《我就是罪犯》,将自己的等大全身像用素描的方式画在了展厅的墙面上,手持一个写有简历的牌子,画像被画面外的射灯照射,模拟了罪犯的图像,在这个作品中,他以抒情式地再现了自己作品进入公共视野的自卑和压力。而从《罪犯!罪犯!》开始,他找到了“众乐乐”这种形式,并在之后的创作中越来越得心应手。另外,这个作品中,艺术家戏剧性地成了警察,裁判者,观众扮演了那个自卑的“我”,观众可以自己命名自己的罪名,被拍摄者没有压力,没有难过,因为这一切都是虚构的,没有自由的枷锁和真实的罪恶感,他们脸上的表情是丰富的,他们知道这就是游戏。同其他作品一样,艺术家在这里即是操作者,又是参与者,戏谑了“警察-罪犯”的现实关系,由此也实践了角色互换的“不二”关系。对照现实,也是如此,在时间变化的背景下,警察与罪犯是可以互换身份的,或者某种意义上,某个判断标准下,两者身份是无差别的。
对肖像照片的使用,也是陈曦创作形式和材料选择上一个显要特征。他喜欢取材于人的肖像进行再创作。《我爱大头钞》,是2010年《摆摊第二回》的参展作品,他在展览现场将众人的肖像PS到各种最大面值的钞票上,然后输出装裱出售,这个作品更是以好玩有趣的参与方式,让众人的欲望(站在伟人的位置,成了金钱的象征)或者说恶以“非欲望”“非恶”的方式释放出来。这个作品更是对肖像照的“身份象征性”的一种破坏和恶搞。
除此之外,不二的主题还体现在他对“艺术家”这个身份的认识上。 艺术的商品属性和如今市场的繁荣,使得艺术“生产”本身成了不少创作的目的,这种情况下,艺术家被迫或者欲望驱使下绘制“商品艺术”,将艺术创作对象化,图像化,物质化,商品化,如今已经成了艺术创作的显性弊病。而在陈曦的作品中,他像所有参与者一样,置身其中,乐在其中。将自己置于“观众”或者“普通人”的位置,也是一种角色互换,这种身份的平置和无差异性,让他能够更好地将个人问题转化成集体的公共话题,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普遍价值和公共价值。
综上所述, 他的作品像没有攻击性的玩笑、没有讽刺性的自嘲,将严肃的沉重的话题放置到一种好玩的气氛中————给人一种 “就是这样”的感觉。
2015年1月8日于望京
展览简介
不二——陈曦个展
艺术家:陈曦
策展人:夏彦国
展出时间:2015.01.31—2015.03.03
开幕:2015.1.31 15:00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98东街凤凰艺都空间
电话:(+86) 10 59789588
电邮:fenghuangyidu@126.com
网址:www.pap-art.cn
主办:江苏凤凰艺都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凤凰艺都798艺术空间
艺术家简介
陈曦
1979年 出生于山西
2003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6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2015年 “不二——陈曦个展” 凤凰艺都北京798艺术空间 北京
群展
2014年 “额滴神啊” ACTION空间 北京
2014年 “皮诺先生的仪式” 北京银泰中心 北京
2014年 “个命——无秩序的****” 香港当代美术馆 广州
2013年 “反转基音”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
2012年 “你只需要爱” C空间 北京
2011年 “摆摊第三回:抽——青年艺术家匿名展” 西五艺术中心 北京
2010年 “不确定的可能性” 宋庄美术馆 北京
2010年 “摆摊第二回:表态”西五艺术中心 北京
2010年 “艺术北京2010”当代艺术博览会 全国农展馆 北京
2010年 “第一届798多媒体艺术节—装置影像单元” 798创意广场艺术馆金属库 北京
2010年 “地点:龙泉洗浴” 草场地龙泉洗浴 北京
2010年 “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 北京
2010年 “调节器——2010第二届今日文献展” 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09年 “个体” 卓越艺术 北京
2009年 “摆摊” 第五届宋庄艺术节 北京
2009年 “书道——一场微观实验的个案” 圣东方画廊 北京
2009年 “2009 BQ空白展:制造生活” 中间艺术馆 北京
2009年 “亚洲的恐慌——2009第二届光州艺术视觉展” 光州双年展会场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