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政协委员冯小刚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

2015-05-05 23:25:00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 > 内容

  据《法制晚报》昨日(3月4日)报道,在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著名导演冯小刚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冯小刚举例,如“亲爱的”这几个字非常有含义,“亲”的繁体是左边一个“亲”,右边一个“见”,组成了“親”,“愛”是在“爱”中加了一个”心“,这两字的含义是亲要相见,爱要有心。结果简化以后变成了“亲不见、爱无心”。“我和张国立(演员)都认为,能不能选择50个或更多有含义的繁体字,增加到小学的课本里,让小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冯小刚说。

  简体字繁体字之争由来已久,网络探讨的声音如浪潮一般一波接着一波。类似“亲不见、爱无心”这样批判说法还有“产不生、厂空空”,这种文字游戏有时还会号称是一个“台湾朋友”的观点,偶有更激烈的话语瞄准政府,称政府对传统文化保护不力甚至说政府蓄意破坏传统。不管这些观点是不是台湾来的,到底政府有没有破坏传统文化,这套简体字方案是前政府国民政府制定,共和国政府推广的,国民党当局逃台后出于某些考虑,将繁体字称为“正体字”,将简体字称为“残体字”,大概和台湾纠结今年是否举行抗战阅兵类似,而网友涉猎这方面知识的不多,就跟着把“残体字”叫起来了。

  至于冯小刚所说的“亲不见,爱无心”这样的话,社交网络上被称为“辟谣帝”的赵皓阳曾经写过一段话进行回应,后来有网友将这段话进一步延长:“汉字简化后,党内无黑,团中有才,国含宝玉,爱因友存,美还是美,善还是善,虽丑无鬼,穷不躬,权不佳,巩不革。车不行田,坚不称臣。无鹿亦能丽,无巫亦能灵,无水亦能灭,无火亦能劳,无曲亦能礼,无手亦能击。办事左右不辛苦,垦荒何必靠豺狼。只不过台无吉,湾无言!”

  各媒体有评论支持冯小刚的议案,但都不否认简体字日常使用方便科学。我国教育系统中也存在着系统的繁体字课本,有网友指出,如果真的有心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那可以选择各类汉语专业,这些教科书都是实打实按照古籍,使用着繁体字。

  图为冯小刚在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发言

  所谓汉字繁简之争到底在争什么?

  汉字是表意性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表音文字,因此,出现了汉字的繁体和简体。关于汉字的繁简之争,其实一直存在,也经常在舆论领域上演、反复。为了保留文字背后的文化传统,有人主张继续使用繁体字;而有人认为简体字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书写的方便,甚至有人认为,汉字还有继续简化的空间,而且汉字简化的任务还非常重。

  汉字简繁之争

  有观点认为,在讨论汉字简化还是繁化时,应该有这样两个基本共识:简化不是目的;繁化无法恢复。简化汉字的目的不是为了更简化,如果只是为了简化,干脆去掉汉字,直接留用拼音更直接。汉字有其特征,简化有其底线。同样,繁体汉字尽管有时看上去很美,但是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在简化字已经成为一种大众书写习惯之后,在繁体字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断代”之后,就必须认识到简化字的文化功能。

  有媒体曾评论称,汉字归根结底是一种书写工具。既然是书写工具,就应该从书写者需要的角度,去考虑汉字的简化或者繁化。如果,书写者觉得不书写繁体字就无法找到文化归宿,那么繁体化就必然来临;如果书写者觉得不继续简化就无法更便捷地进行交流,那么继续简化就会成为新趋势。这才是汉字繁简之争中,唯一可以确定和相信的规律。

  虽然说繁体字确实有着简体字所不能取代的重要因素,许多第一手历史资料都是由繁体字书写而成,但是简体字的生成与发展确实与时代趋势及社会潮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面对汉字简繁之争,我们应当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以一种更为积极长远的眼光来对待这一问题,而不是泥古不化,争论不休。

  这么看来,识繁写简,全凭自愿,或许是我们对于汉字简繁之争所能采取的最好态度了。

  (观察者网综合法制晚报、中国文化报、腾讯新闻、微信公众号“大浪淘沙”整理)

猜您喜欢
  • 《人民艺术》—— 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丨专访蔡祖逖
    《人民艺术》—— 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丨专访蔡祖逖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灯塔,文明的传灯者,思想传承的永恒纽带。艺术作品凝聚着作者的哲思与...
  • 《人民艺术》—— 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丨专访高明柱
    《人民艺术》—— 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丨专访高明柱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灯塔,文明的传灯者,思想传承的永恒纽带。艺术作品凝聚着作者的哲思与...
  • 《人民艺术》—— 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丨专访吴广华
    《人民艺术》—— 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丨专访吴广华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灯塔,文明的传灯者,思想传承的永恒纽带。艺术作品凝聚着作者的哲思与...
  • 《人民艺术》—— 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丨专访刘玉栋
    《人民艺术》—— 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丨专访刘玉栋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灯塔,文明的传灯者,思想传承的永恒纽带。艺术作品凝聚着作者的哲思与...
  • 《人民艺术》—— 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丨专访王金录
    《人民艺术》—— 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丨专访王金录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灯塔,文明的传灯者,思想传承的永恒纽带。艺术作品凝聚着作者的哲思与...
  • 《人民艺术》—— 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丨专访刘凤仙
    《人民艺术》—— 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丨专访刘凤仙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灯塔,文明的传灯者,思想传承的永恒纽带。艺术作品凝聚着作者的哲思与...
  • Copyright © 2012-2025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