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艺术圈的各路英雄好汉各显神通,99艺术网年终盘点自然少不了他们的声音。从艾未未撤展、神农架打架、天美学生退学.。。到功甫帖真伪事件的发 酵,艺术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中是非“口水”之争总是层出不穷,文章中很可能涉及到从未被曝光的公开秘密,但更希望大家注意的是事件背后的思考,总之,不做评 判只做盘点综述,看官自己取舍定夺。
NO.1 艾未未撤展——朋友间的那些事儿
有人说艺术圈是个江湖,也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但终归艺术圈确实是看重朋友的圈子,这从展览开幕现场就可以看出,朋友捧场也是开幕式的一部分。 2014年的艾未未又摊上事了,5月23日由于尤伦斯在纪念戴汉志的展览中,在中国艺术文件仓库(CAAW)的创始人和展览艺术家介绍中,作为戴汉志的朋 友、合作者的艾未未的名字被隐去。
艾未未表示,此事篡改了当代艺术历史史实,并觉得自己应得的尊重被抹去,自此将3件参展作品撤出,以表示对好友戴汉志的永久怀念,和对中国当代艺术怪象之鄙视。事 发之后,艾未未采访了同为参展艺术家的王兴伟,很多圈内人看完视频采访后认为,艾未未以强硬的态度质问及以“朋友感情”作为要挟请求王兴伟撤展,是为不 当。
随后,有人猜测王兴伟也许是在那次采访后觉得艾未未对自己的方式实为不爽是其决定不撤展的原因之一,王兴伟在5月26日发表了致艾未未的亲笔信并表示, “为了纪念戴汉志,以及表示对尤伦斯馆长田霏宇和策展人玛丽安娜•布劳娃的尊重,他选择不撤展。”而对于艾未未方面,王兴伟写道,“不撤出作品并不能够成 (构成)对艾未未先生的伤害!如果还是朋友的话既够不成伤害,也不存在得罪,如果已经不是朋友也够(构)不成伤害,得罪就得罪吧。”
这一系列事件的记录也许是艾未未艺术追问的一部分,随着事情的广泛传播和报道,艺术圈内引起一系列的争议,其中青年策展人崔灿灿、青年艺术家鄢醒也纷纷站 出来发表看法。但殊不知,小编混迹艺术圈多年,听到一些人却表示“老艾把事搞大了,老艾是个极其聪明的艺术家、政治家、策划家,顽强的艺术工作者。”最后 以尤伦斯对此事件的纠正及对艾未未的个人贡献予以肯定画上了句号,但是他们朋友间的那些事儿,只有他们更为清楚。
NO.6 Hihey拖欠艺术家作品——扑朔迷离 是非难说
近两年,艺术品电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就在2014年,多位艺术家联合声明将起诉国内第一艺术品交易网站HIHEY的新闻,为当下很火的艺术品电商泼了一盆冷水,一场艺术家与该艺术电商网站的纠纷官司在艺术界持续发酵。
2014年8月5日晚,艺术家信王军(原名王军)在其微信朋友圈中发消息称,2012年他曾应HIHEY之邀参加三亚艺术季活动,当时他和朋友寄存的多件 作品被该网站取走,如今借据仍在手上,可作品却始终没有归还。他还表示,被HIHEY骗过作品或欠画款的艺术家至少有上百人。这则消息发出后,相关艺术家
陆续成立了数个“维权微信群”,联手向HIHEY讨说法,追要作品。此后,HIHEY发表声明,称起诉信王军侵犯名誉权并已正式立案。随后,包括信王军在 内的多名艺术家也表示,将正式赴法院起诉HIHEY。
虽然这一事件目前仍是扑朔迷离,但其折射出的问题却引人深思。艺术市场评论家季涛表示,“表面看是艺术家和电商的纠纷问题,实际却折射了艺术品电商发展初 期信任未能建立、资金又紧张的困境。”而艺术市场评论家牟建平认为,这其实是艺术圈法律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的一个缩影,“作品参展后再也没回来的现象,十年 前艺术圈里就有。”“其中涉及的多数都是年轻艺术家,他们参加正规大展的机会少,对自己的作品期待却很高,又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就容易被侵权。”
雕塑作品“武松杀潘金莲”
NO.7 “武松杀嫂”雕塑 很黄很暴力——艺术与低俗一步之遥
2014年1月25日,沈阳某商场里公开展出了李占洋的雕塑作品“武松杀潘金莲”,潘金莲半裸上身、下身未遮,武松一边挥刀砍向潘金莲,一边面贴潘金莲。 此消息一经在网络上发布,就引来了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被雕塑的创意雷倒,对当代艺术更是难以理解,直呼“这一雕塑尺度太大,节操何在?”、“毁三观”、 “很恶俗”、“很黄很暴力”。而策展方在作品解析中写道:“这件雕塑用极为挑战日常观看方式的直接披露,挑战我们温文尔雅的虚伪面纱,以鲜明直接的造型语 言以至“露点”方式,强迫我们直视当代社会情感的‘灰色地带’。”
这件作品用如果放在特定的艺术空间内展览,相信很多人还是可以理解,但是放在商场等公共场所时,很容易引起大众对当代艺术的反感,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
此外,此事件也引起了圈内人关于先锋艺术作品摆放空间选择的热议。所谓观念和实验性的艺术作品,随着摆放空间的变化、观看对象的不同,它引起的社会反应会 产生巨大的变化,可能突破社会公众所能接受的底线,如果这些作品被少年儿童看到,是否会对他们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低俗和艺术之间,很多时候只是一步之遥。
左:季涛、右:杨丹霞
NO.8 季涛状告杨丹霞——文化人斗气 对薄公堂
关于《功甫帖》的纷争,自去年年底开始就从未真正平息过。上海藏家刘益谦在2013年9月19日于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拍得苏轼《功甫帖》,同年 12月,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三位研究员公布研究成果,称这件《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伪本。此事一出,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众多 业内人士纷纷发表文章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艺术市场评论家季涛也曾就《功甫帖》一事发表文章,表明观点。
而自2014年1月11日起,新浪微博ID“Mr让阿让”多次在微博中发表言论,质疑季涛及其他参与《功甫帖》讨论的学者。据季涛在博文中所述,这位 ID“Mr让阿让”,正是故宫专家杨丹霞。季涛认为杨丹霞在微博上发布的内容使其名誉受到损害而提起诉讼。随后,季涛一纸控诉将杨丹霞告到法院。在一审判 决中杨丹霞败诉,但之后,杨丹霞在微博上发表声明表示不服判决将上诉,期待二审判决。
上图:收藏家刘益谦、下图:收藏家颜明
NO.9 颜明起诉刘益谦——功甫帖真伪之争何时了
提到功甫帖,作为小编的我听到相关的新闻都要吐了,就连前不久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上,“任性哥”刘益谦都抱怨“怎么那么多人纠缠这事,天天讲得都烦死了!”
收藏家颜明致刘益谦的公开信中提到,“我原本对《功甫帖》这件伪作一点兴趣也没有,现在《功甫帖》藏家刘益谦先生开始将矛头转移到我身上,仿佛该事件是由 我引起的,这不免太抬举我这个书画爱好者了,深感‘受宠若惊’!也为刘先生等的丰富的想象力和为自己找台阶下而寻找‘替罪羊’的高超手段而折服,对刘先生 等的企图以‘赵之谦’之事来达到抹黑我的目的深表谢意,正因为刘的‘文革’遗风迫使我不得不对‘功甫帖’和‘赵之谦’公开予以回应。”
随后,上海收藏家颜明委托律师姚雄萍将刘益谦、邱家和、何志峰起诉至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10月20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就此案召开了庭前会议。颜 明在起诉书中声称《功甫帖》相关人员利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抹黑和打击,要求三名被告刘益谦、邱家和、何志峰就侵权行为进行赔礼道歉和赔偿精神损失。据悉, 邱家和是某证券报的记者,何志峰是某艺术博物馆馆长。就此,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功甫帖伪作事件可能又迎来一波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