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中英文书的收藏差异

2015-05-21 23:27:04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内容

中英文书的收藏差异

中英文书的收藏差异

  我收存西书始于2003年,当时留学海外,客居新西兰奥克兰。学习之余,我坚持跑书店,寻旧书;林语堂、沈从文、萧乾和斯诺等名人的外文旧著陆续地“闯”入我的心灵世界,成为慰藉我“乡”思病的良药。我且藏且写,最近在山东画报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域外旧书话中国》一书。出国前,我已有搜罗民国旧书的喜好,故而对于中外旧书有些了解。因此结合购买旧书的经验,以近代出版物为例,笔者试从微观的角度谈谈收藏中英文书的差异。

  版权是藏书者最敏感的藏点,年代则是版权的核心,自然是越早越好。关于此点,中英文书的收藏有明显不同的具体标准。先谈“善本书”,中国古籍的界限年代定为1796年(清代嘉庆元年)之前。不过“西文善本书”的年代划限,较为复杂,还须因国而定,并具有明显的“国家性”。譬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标准:1641年以前在英国出版的书,1801年以前在美洲出版的书籍,1850年以前在密西西比以西地区出版的书籍。再看近代出版物,国人习惯以朝代划分书籍的年代,如清刻本和民国版本等,并区分其收藏价值。收藏英文书无须按照中文书的时间标准。

  懂得区分年代,还须看清年代。如何辨清印刷年代,中英文书的差异依然明显。先看版权页的位置,近代中文书的版权页是前后都有,多印于书后,如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版权页均多在书末,开明书店常常印于前面。英文书版权页(Copyright Page)的位置相对单调,笔者过目的英文旧书不下数万册,只要有明确的版权页,就在书前书名页(Title Page)的背面。再说出版年代的写法,新中国成立前中文书通常用民国纪年;新中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英文书多采用公元纪年。不过近代英文书的版权数字也有采用罗马数字的,如笔者就见过不少,如The Great Within(《大内:紫禁城》,见题图)的版权是“First Published in October Mcmxli”。“Mcmxli”就是罗马数字“1941”年。上述英文和公元纪年的表述方法,可以视为“完全清晰版权页”。在英文书中,版权页还有“局部模糊版权页”和“完全模糊版权页”。“局部模糊版权页”(中文书几乎很少见)就是指在书名页(Title Page)、有时也是版权说明页(Imprints,印有出版社和出版地等相关的版权信息)的正面印有印刷或出版年代,不再印有其他相关信息。中文书中,此类现象不多。

  收藏中英文书初版本还须注意出版地的不同。中文旧书的初版本相对没有太大“歧义”,民国中文书版权页通常印有“某年初版(不含地点)”。由于抗战时期,常常印有“某某地第一版或初版”,通常也就不是真正的初版了,有人将“1946年5月渝初版”的《经典常谈》误以为真正的初版本,其实印有“渝(重庆)”一般是指“重庆第一版”。果然,朱金顺教授撰文指出《经典常谈》的真正初版本是“国民图书出版社1942年8月初版”。一言以蔽之,买民国中文书时,须看准“初版”前是否印有“沪”“渝”之类的地点词。由于地点的不同,英文书初版本的判断则是件难事。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英文却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不少英文书在多国均有初版,但出版时间却有先后,如此一来,买书人很难判断何地的初版是真正意义的全球初版本。

  关于“初版”和“初印”,中英文书也有区别。中文书十分清晰,“初版”和“初印”基本没有混淆之处。英文书比较复杂。T.Belanger等西方书籍研究者曾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撰文研究“初版(First Edition)”和“初印(First Printing)”。“初版”强调印书是采用同样的第一个版式制成。“初印”是指印书在同一时间第一次印出来。通常西方藏家追求“初印”胜过“初版”。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西书印量较少,“初版”通常就是“初印”,两者就是一回事。但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欧美的印书数量大增,往往同一版面被印多次,因此出现了“初版(First Edition)”包括数次“impressions or prints(印刷)”。问题是,有时近代英文书上仅仅印有“First Edition”,是不是“初印”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版权,爱书人也十分看重书籍的装帧。近代西方文明急速膨胀,中文书的装帧深受西书的影响。因此近现代出版的中英文书,就装帧来说,没有太多“质”的区别,却有不少“量”的差异。虽说是“量异”,却导致了中英文书在装帧方面的藏点大相径庭。譬如书衣(护封),从民国到当代,中文书虽不乏书衣装帧,如著名的“良友文学丛书”精装本(赵家璧主编),但不如英文书书衣的普及程度(尤其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的英文书,多为硬面本,均有书衣)。由于中文书配书衣并不普及,收藏中文书往往忽视了书衣的价值。中国人初藏英文书,也难免保留了上述观点。按照西方藏书家的观点,书衣格外重要。国外就一直存在一批“书衣党”,以藏书衣为乐。洋人藏书有句口号是“Condition,condition and condition (品相,品相,还是品相)”。品相十足才是藏书者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只有书衣也保存完好,才算全品。护封具有三重价值:实用、经济和艺术价值,不但可供读者欣赏,也成为外国书商的一大卖点。如Michael Wilcox 重新设计书衣的《毛主席语录》(1964年版),在香港书展上的标价竟高达40万港币,仅仅因为一张美丽的书衣,令不少中国书人瞠目结舌。

  就书籍的内容来说,中英文书在收藏方面也有不同。近年来,民国书以“新文学”和“红色收藏”最火。和中文书一样,文学类图书在英文书中也是极受欢迎。1623年初版的《莎翁剧集》于2006年拍出了280万英镑的高价。西方人藏书的范围显得比国人要广些,其原因可能是东西方的治学思路和民族特性迥然不同,以及近代西方在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飞跃。譬如自然科学和富有冒险精神的旅游书籍(如航海、登山等)也是藏界“宠儿”。1859年初版的《物种起源》在香港书展上的定价高达155万港币。据笔者观察,目前国内收藏英文书的藏家基本上把内容局限于有关中国的英文旧书和红色系列(有关中国革命)。其实收藏英文书的思路应该更开阔些,如藏书家周越然先生就以收藏有关性爱的英文书著称。

  由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近年来国内十分重视英文教育,越来越多的青年收藏爱好者将会渐渐走上收藏英文书之路。希望此文能对英文书的初藏者有小小的帮助。

34.9K
猜您喜欢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
  •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
  •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七十年的岁月,足够让一个孩子成为老人,足够使一把刻刀锈迹斑斑,足够将一段精神铭刻于...
  •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
  •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乙未新夏,甘霖普降,潍水碧波,白浪银光,画都丹青,翰风骀荡。经由潍坊市博物馆精心筹划多...
  •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元代虽然属于一个立国较短的朝代,但陶瓷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