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叶
2011年6月一本台湾出版的摄影集《Tokyo boy alone》引起了日本摄影界的注意。有意思的是,这本男性裸体占了很大比重的摄影集,并没有强烈的性指向。相反,这些有着光滑亮洁的皮肤、匀称身材的男子个个都有着一种唯美孤寂之感。他们置身于这本摄影集中,宛如安放于日本壁龛中的插花,令人沉醉、黯然销魂。
这本摄影集上市之后,作者森荣喜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种个展联展接踵而来,并于2014年2月以摄影集《intimacy》获得了日本摄影界最高荣誉的木村伊兵卫奖。
《intimacy》这个系列是他2011年夏天至2012年夏天这一年间的生活记录。在这本摄影集中,他的拍摄对象是他的同性恋人以及其他几位主要的朋友。所有作品全都用抓拍的方式进行日记式的记录,并没有那种所谓的决定性瞬间,264张照片全都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生活,对于森荣喜而言,这就是他的一部私小说。
性取向的多元化以及在性取向上少数族群的存在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社会现象。进入21 世纪以后,世界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来越开明,同性恋合法化、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首先在欧洲形成浪潮,并有向北美洲、澳洲甚至南部非洲和南美洲发展的趋势,也渐渐影响到亚洲。然而,尽管如此,同性恋在日本仍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日本社会对于性取向多元化现象还是非常避讳的,许多同性恋者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之下,都尽可能地隐藏自己的同性恋者身份。作为一名男同性恋者,森荣喜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森荣喜是一个非常腼腆怕生的人,虽然他的性格并不孤僻,也喜欢与人交往,但是,他很早就能感觉到来自周遭异样的目光。十几岁时,他拿着相机走在自己家乡的路上,就曾经被人当作怪孩子。让他意识到,即便是在自己家乡那样的小地方,在其他人的眼中他已经显得那样的刺眼,他根本无法向自己的亲友表明自己同性恋者的身份。这种来自身边的无形压力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这样的孤独感、疏离感时时困扰着他。
也许正因如此,他才不得不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去美国留学。五六年前,他向自己的父亲表明自己同性恋者身份的时候,父亲当场就哭了。看着父亲哭泣的样子,他心中无比难过。这一切都促使他去寻找一种方式来倾诉自己的想法,去寻找一种与其他人进行正常的、平等沟通的可能。他说,“之所以拍摄《intimacy》这部作品,是为了将最真实的男同性恋的印象传达给人们。不管看的人是不是同性恋,都希望能够通过摄影集将这样的信息传达给大家。更希望能够传达给那些深陷烦恼痛苦之中的所有LGBT们(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
对他而言,摄影无疑是最好的媒介。因为语言太过直接、强烈,影像则因为有了音声的介入而具有强加于人的成分。而摄影这种手段却可以像微风拂面一般地将自己心中强烈的意志与愿望在不经意间传达给他人,能够让观者自然地沉浸在他的情绪与生活之中。他说:“摄影这种行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自己拍摄的照片发表了,会觉得自己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从而更加自信。”
“Intimacy”是亲密、亲切的意思。也许是因为内心的敏感,也许是因为承受了太多隐性的伤痛,所以他更希望能够用更加自然平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在《intimacy》这个系列里,他就像拍摄普通家庭照一样,拍摄他与恋人之间的生活。这种家庭照式的拍摄方式可以排除其他摄影方式所衍生出来的那些分析、判断、参照、猎奇、揭秘等心理活动,让观看这种行为回归到生活的原点,以最自然最本真的态度来品读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种观看方式摆脱了框在“摄影”这个概念下的某种视觉悖论,观看者能够专注于生活本身,从平淡无奇得近乎无聊的场景中去获得认同的目光与理解的可能。他不愿意用裸露与性爱去追求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去吸引他人的眼球,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加开放地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与其他人一样快乐地生活着。
当森荣喜用这种方式诉说自己的生活时,“同性恋”这个标签便失去了“异于常人”的成分,而生活场景中所具有的具体性、日常性与普遍性则让“同性恋”获得了尊重与肯定。通过这种温和的传达,一直为人所误解的被边缘化了的社会群体也得到了应有的权利与地位。
一切都在慢慢地改变着。现在,森荣喜的父亲也已经能够接受他的身份,会看他所拍摄的照片,关注与他有关的采访报道,甚至还会把报道他的新闻念给他听。然而,森荣喜非常清楚,这并不意味着安然无事。他仍然在努力摸索,寻求自己与父亲之间新的关系,寻求同性恋者与社会之间所应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