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老人花12万买收藏品:经鉴定才值几百元患上抑郁症
收藏品投资理财是噱头:高价回购只是空口承诺
“我的工作就是骗老人的钱”
曾在郑州某收藏品公司做销售的小方称,为了吸引客户,很多收藏品公司会对客户承诺多少年后“高价回购”。
“但这只是收藏品公司的一个空口承诺,等到期后,公司会搬离或者要求客户追加投资,反正收藏品公司不会吃亏。”小方说。
小方称,这家收藏品公司曾规定不再提封闭期,如果提封闭期就有期限,期限到了,客户会找上门来要求公司回购,“但哪个公司愿把吃进去的吐出来呢?”
今年2月,小方应聘到郑州一家收藏品公司做销售,但工作两个月后,他还是选择了辞职。“我的工作主要是向老人推销收藏品,简单地说,就是骗老人的钱。”小方说。
两个月时间,他做出了9万元的单子,挣了1万多元钱,“感觉良心上过不去,最后辞职了。”他说。
小方表示,他曾待过的公司里最便宜的藏品价格1280元,最贵的藏品则要2万多元。
来瞅瞅收藏品公司惯用的一些销售手段
手段一:举例
如果客户问“你们的藏品一定能增值吗”,工作人员会回答“这种东西不能保证增值多少,但一定能增值”,然后会给客户举例,某某公司经理总监在这里购买了多少万元的藏品。
如果客户有犹豫,工作人员会拿出已购买过藏品的客户资料,让客户打消顾虑。
手段二:看网站
为取得客户信任,工作人员一般会让客户看一个收藏品的网站。
在这个网站上,客户看到某个藏品市场价格很高,而自己现实中买的便宜,就会认为日后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小方称,这个网站其实是公司自己建的,价格也是自己随意定的。
手段三:砸单
当销售人员和客户即将成交或者客户犹豫不决时,公司会让另一名工作人员进行一个“砸单”的工作。即该工作人员会拿着几套藏品到展厅,对这名销售人员说:“李大哥的货急着要,我先送下去。”然后故意让客户也看到藏品的样子,而这个藏品和客户意欲购买的藏品是一模一样的。
小方说,在销售心理学中这叫“从众心理”,就是当客户拿不定主意时,他会盲从其他人的消费。
手段四:情景设计
小方称,5万元以下的单子,上面三个手段基本能搞定,再高的单子就要靠设计情景和对话来完成了。
在客户犹豫时,一名工作人员会假扮成客户准备做百十万元的藏品理财,现在需要合伙人。
另一名工作人员会建议客户与假扮客户人员一起下单,客户拿10万元,假扮客户人员拿90万元。客户会想,如果亏,另一方亏得更多,因此会打消顾虑。小方说,假扮客户人员拿的90万元是公司出的,等交易完成之后,假扮客户人员的钱还是公司的,但客户的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