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如何选购红木家具:首要了解实木和榫卯

2015-05-06 11:45:15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红木 > 内容

  专家解析——包天伟

  在中国,红木被定义为珍贵木材的统称。在国际上红木被认为是深色名贵硬木的范畴。由于红木生长期长,资源非常稀有,尤其是近年来,许多名贵品种已面临灭绝。若消费者有意购买红木家具,对材料一定要有所了解。

  专家:国家标准是5属8类33个树种。具体每一种材料现在网络的资料上都有。最常用的几种材料,市场上比较多的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我们首先讲的是黄花梨,有两种:一种是海南的,另一种长在越南跟老挝。海南黄花梨它的年轮比较清晰,毛孔相对来说比较细,就是看上去比较低沉,颜色一般都是黄褐色。其次下来就是叫檀香紫檀,新鲜的时候是橘红色,慢慢地会变成深紫色,毛孔就像牛毛一样,排列的非常整齐细细的。

  专家:现在非常热火的疯狂木头:交趾黄檀,我们上海人叫大红酸枝。这种材料颜色比较好看,年轮木纹非常漂亮。这个材料近年来炒作非常厉害,因为黄花梨小叶檀几乎灭绝以后,这个材料马上就可能要灭绝了。

  专家:现在市场上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量的材料,就是叫巴里黄檀,或者叫小红酸枝。小红酸枝目前几年之内还有量,三、五年之后就不知道了。这个材料目前市场上占有量非常大,但是三、五年之内可能也要面临灭绝。

  专家:目前,全国来说,市场上占有率最大的是大果紫檀。这种材料目前市场上也不便宜。如果像现在这样的开采速度的话,三、五年之内,也不会超过十年,肯定要枯竭。

  每一种红木材料的产地、特点、参考价格等信息都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查询,消费者在购买前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虽然红木材料的价格这几年一直在不断变化,但这种由专业机构提供的价格范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木家具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材料名贵稀缺,还与制作红木家具的工艺有关。红木家具的制作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工艺,它凝聚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专家:中国的红木家具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我个人认为:一个是实木,一个是榫卯。家具整个范畴属于木工范畴,这是西方国家不大有的,就是中国人叫做榫卯家具。还有一个木雕,雕花起到画龙点睛的衬托作用。现在市场上有两种做法,基本上负责任的做法是机器只能打胚,然后手工全部做一遍,把所有的刀具的痕迹一点都不留。第三个工艺是刮磨,刮磨讲究面要平,线条要顺,该方则方,该圆就圆。还有油漆,真正好的油漆,做好以后应该比原始的木头白胚的时候木纹更加清晰。如果我们用手去摸的话,像小孩的皮肤一样非常舒服。

  一件好的红木家具应该是造型大气、结构牢固、线条流畅、雕刻精美、油漆透润、体感舒适。

  在购买红木家具时,消费者一定要索取《产品质量明示卡》、《产品合格证》和《家具使用说明书》,签订规范的《家具买卖合同》以及了解售后服务的保障。

  最后,专家还有这样一条建议供消费者参考。

  专家:你要买最有潜力的中青年设计师的作品,正在崛起的品牌,这样性价比最高。

  艺尊轩创始人包天伟资料

  ■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副会长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常务理事长

  ■上海家具协会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红木雕刻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海市海派红木博物馆馆长

  ■中国木雕工艺大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

34.9K
猜您喜欢
  • 红木家具发展史:黄花梨价格疯涨
    红木家具发展史:黄花梨价格疯涨 从远古时代的石器家具到红木家具的出现,中国古典家具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可以称为一部精彩...
  • 绿檀收藏:价格仍处洼地
    绿檀收藏:价格仍处洼地 “说起名贵木材的收藏,很多人了解到的都是紫檀。其实,在珍贵木材收藏里,绿檀无论从其自身...
  • 花梨木缩水1169斤后续追踪:官员涉嫌严重违纪
    花梨木缩水1169斤后续追踪:官员涉嫌严重违纪 2009年7月26日,时任海口市林业局局长的林劲指示海口市林业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将原海口市木材...
  • 安思远的家具到底修复了多少
    安思远的家具到底修复了多少 安思远1971就开始收藏并研究中国明代家具。在收藏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部分有点残破、伤损甚...
  • 大美木艺·明清家具珍品展回顾
    大美木艺·明清家具珍品展回顾 1996年,上海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明清家具成为专题陈列,且独立成馆,以王世襄先生旧藏明式...
  • 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一个时代的终结
    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一个时代的终结 3月17日晚,“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的首场拍卖在纽约佳士得举办,这是七场拍卖中最富精...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