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宝力 编辑/蔡静琦
明人的饮食习俗为分桌而餐,故每家都有多张肴桌或酒桌,而且它又可以充当书桌、供案,用途甚广。桌案的损坏率要低于椅凳,所以明代小型桌案的存世相对较多。除了造型及纹饰以外,我们还需掌握的鉴别要点有:明代的桌案多带有拦水线,它不光具有阻拦汤水流溢的功能,而且可以抵挡日常磕损,使桌案面的漆麻灰层不易揭起剥落,较早期的拦水线常与桌案面的四边一木连做。
本文略举数例,浅谈明式桌案的鉴别与赏析。
朱漆琴几(图8)
高58厘米,长198厘米,宽56厘米。其几面的芯板较薄,有助于共振透音。方腿的内侧挖缺并磬折状与几面结合,既轻又牢,易于携至庭院或泉边、林下进行弹奏、读书和品茗,亦可做为春凳供小憩时一卧,为明代晚期制作的文人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