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文人的情怀意境,是诗,是画,也是一木,一石,是文化,是人智识悟在物质形态中的结晶和历程。今天,我们无论从明清的绘画作品还是家具遗物中,都能观察到苏式家具自明至清的这一特色。一些较晚的家具产品,也由于运用这一装饰意匠而获得了令人感叹的效果。这一特色更是表现在江南私家园林中,苏式家具与江南古典园林共同建构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人间天堂。
另外,从银杏金漆家具中另辟蹊径,以细木工艺为特征的苏式家具,在采用“文木”、“文石”表达情怀和意境的同时,还以一种独特的色彩观念,抒发着文人和谐的审美情怀。江南建筑、室内装修“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比较素净的色彩。苏式家具的天然木质和云石色彩,不仅丰富了家具明暗的层次变化,与建筑环境也十分协调一致。与云石一样,苏式家具运用不同木材的纹理色泽,通过相互衬托、补充,获得了另一种特殊的色彩效果。像“以川柏为心,以乌木镶之”[6]的凳子,传世实物中采用花梨木作边材和腿料,用铁力木做心板的书桌,或采用更深的褐色瘿木为桌面等,都在木材自身的色彩对比中给今人以恬静、素朴的艺术感染力。一直到清代中晚期,苏式家具大量地应用瘿木作板材,使家具的色调在统一中发生变化,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效果。
吴中最负盛名的才子“六如居士”唐寅,曾记载有关于“柘木椅用粉檀子土黄烟墨合”[7]的色彩标准。柘木,是一种桑属的树木,“木材密致坚韧”,近似栗壳色,沉着而不艳丽,明泽而不灰暗,说明画家对家具色相的变化十分细微考究。就是这一位书画大家,在临摹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中,改画家具十多处,为我们今天增添了一份研究明代苏式家具珍贵的形象资料。
以上,我们通过苏式家具所透露出的文人气息和苏式家具之所以为“苏式”的形象特征和风格的了解,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区域出现的文化现象,无论是精神领域还是物质领域,它们在民族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特殊的地位,它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推动着我们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明清以来所出现的不同家具文化现象,如京式家具和广式家具,不仅是时代的差异,而且是区域文化的差别,这种差异和差别,为我们展现了文化范畴内多姿多彩的景象,更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我们从中可以吸收取之不尽的营养,进一步打造当今时代中国家具的新局面。
注 释:
〔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2〕〔3〕明 文震亨《长物志》
〔4〕〔5〕清 李渔《笠翁秘书》
〔6〕同〔2〕
〔7〕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江苏古藉出版社,198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