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木家具用材又有粗丝铁力与细丝铁力之分。以粗丝铁力占多数,色深粽,年代久远者会呈现黑色。粗丝铁力木常出现皲裂,但裂纹一般较浅,粽眼粗而长短不一,有时还有绞丝状。整体看铁力木,木纹通畅,木纹细密者,可与鸡翅木媲美。但它与鸡翅木有本质上的不同,即鸡翅木体轻,铁力木体重。细丝铁力木相对较少。用细丝铁力木制作的家具有时类似一般鸡翅木,细观则可分清。年份久远的铁力木家具常被误认为酸枝木。
广西还有少数人把铁力木与格木、坤甸木相混淆,实际上铁力木与格木、坤甸木根本不是同一科属,有着本质的区别。格木,隶属于苏木亚科格木属树种。分布于非州、亚州、大洋州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亚州产地主要在越南及中国广西南部。木质纹理与铁力木稍有相似之处。铁力木心材新切面红褐色,带紫色条纹,久则变为暗红褐色。而格木心材新切面红褐色,久则变为暗红褐色。它与铁力木的明显区别在于没有紫色条纹。坤甸木,隶于樟科铁木属。植物学全名为“坤甸铁木”。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心材黄褐色至红褐色,久置空气中渐变为黑色。抗虫害、耐腐蚀,纹理斜,较长,新切面有柠檬味。染色处理极易误认为是铁力木。
铁力木运用广泛
铁力木树种高大,材质坚重,大料易得。然而纹理粗糙,
铁力木不宜精雕细刻。据史料记载,南方有些地区多用铁力木盖房子。例如广东许多古建筑上常见到用铁力制作的门窗梁柱。广西容县真武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整个建筑从梁枋、椽柱到斗拱、门窗全部都用铁力木制成。山东蓬来戚继光纪念馆陈列着当地出土的几丈长的铁力木舵杆,用铁力木制成,取其坚硬有韧性,可与海浪相搏。
铁力木家具大多显得壮硕、古朴,线条及纹饰简约、粗犷。从其造型、风格看,铁力木家具应比紫檀、黄花梨早,至迟在明代中期已经流行。常见铁力木桌案板面、椅凳坐面、柜门板心,多用一块独板制成。制成的家具大多雄伟壮硕,淳朴厚重,别具一格。苏作黄花梨家具多以铁力木做抽屉底、箱底及柜子后身等辅料,俗称“金帮铁底”或“铜帮铁底”。
广东、福建偶尔见到铁力木家具,但数量极少。专家学者对现存的几件铁力木家具一直认为是明代广东制作的家具。一件是大清康熙款的铁力木翘头案,收藏在福州的一座古庙里。故宫也有几件铁力木家具,形体硕大沉古,风格基本一致。比如,有明代铁力木夹头榫平头案、明代崇祯年产自广东德庆县的铁力象纹翘头案、铁力木翘头条案等等。其工艺水平丝毫不亚于广作,具有重要艺术文化价值。
进入清代中期,铁力木家具逐渐被色彩艳丽的黄花梨、紫檀以及各种酸枝木所取代。后又随着思想观念、审美取向的转变,明式家具很快完成了向清式家具的过渡,饱含明式风格的铁力木家具自然而然地成为那个时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