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红木家具加固该不该用胶

2015-05-06 11:42:57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红木 > 内容

  揭开红木家具神秘面纱

  解答红木消费重点问题

  帮消费者梳理红木市场那些事儿

  以“榫卯结构”著称的红木家具中,到底有没有、又该不该出现“胶”?近日消费者黄先生发现自家圈椅连接处有胶状物,让他忍不住向《广厦时代》红木大会堂栏目发问:“红木家具里为什么会出现"胶"?加了"胶"的红木家具会不会贬值?”红木内行人透露,加胶其实是个“潜规则”,它用来给并不十分完美的榫卯结构“打补丁”,使红木家具更牢固。

  红木家具中的少量“胶”起到加固作用

  黄先生在为家中圈椅做保养时发现,部分榫卯结构连接处有类似于干了的“胶”一样的固体。经过一番询问,所购品牌导购给出的答案是:该套家具榫卯结构的连接处,的确有少量“胶”,这些“胶”用来加固家具。

  市场中的红木家具是否都与“胶”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带着疑问,笔者来到某主流红木家具卖场进行实地探访。走访中,友联、元亨利、宣明典居、紫檀伽苑等红木家具品牌的导购均表示,自己家的部分产品在榫卯结构连接处的确用了“胶”来加固。对此,宣明典居红木家具总经理付军民直言,目前红木家具市场中几乎99%的产品都用了“胶”。“胶”在红木家具中起到的作用有二:一是,为并不100%严谨的榫卯结构做加固之用;二是,令用天然木材制成的硬木家具,经过热胀冷缩之后也能保证稳定程度,不易变形开裂。

  那么,消费者听着新鲜的“红木家具靠胶加固”一事,在业内是否早已成为普遍现象呢?元亨利硬木家具董事长杨波与友联为家红木家具总经理潘海英均表示认同。其中,元亨利杨波表示,为了让家具的结构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古时候的红木家具也会用某种黏合剂为其加固,只不过那时使用的是鱼皮鳔一类用天然物质熬制成的“胶”,更环保。

  少量天然“胶”不会降低红木家具环保系数

  消费者在正规卖场购买更保险

  榫卯结构处“胶”的存在会否降低红木家具的“环保系数”?对此,北京(楼盘)市木材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罗炘表示,由于制作工艺无需加压,所以像“脲醛胶”一类存在高污染的黏合剂多数不会出现在红木家具中。而用来加固榫卯结构的如果是天然胶对人体完全无害,如果是化学胶由于量小也将在短时间内挥发,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不过红木家具的检测标准主要参照硬木家具标准,送检时以树种和质量为检测重点,不会检验“环保指数”。因此消费者购买时还是应该小心谨慎,尽量选择正规卖场。

  无“胶”红木家具制作费时费力 需要定制

  有没有无胶红木家具?龙顺成中式家具顾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种桂友告诉笔者,红木家具其实分为有胶(不可拆装的)和无胶(可拆装的)两种。有“胶”家具通常生产技术水平不够完美,“胶”用来弥补榫卯结构不严谨所导致的连接处松散问题;无“胶”家具对榫卯结构设计与手工技艺要求极高,相对成本与售价也就更高。元亨利杨波也称,“无胶”红木家具需要定制,其售价高出“有胶”家具10%-20%。

  宣明典居付军民给出提示,消费者针对有胶还是无胶,购买时可以让商家进行现场拆装或让其在合同中注明。

  另外,消费者需搞清,“用胶加固”和“用胶连接”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目前,一些厂家直接用胶将红木家具各部件进行粘连,这种纯靠“胶粘”的做法是违反行业规则的。

34.9K
猜您喜欢
  • 红木家具发展史:黄花梨价格疯涨
    红木家具发展史:黄花梨价格疯涨 从远古时代的石器家具到红木家具的出现,中国古典家具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可以称为一部精彩...
  • 绿檀收藏:价格仍处洼地
    绿檀收藏:价格仍处洼地 “说起名贵木材的收藏,很多人了解到的都是紫檀。其实,在珍贵木材收藏里,绿檀无论从其自身...
  • 花梨木缩水1169斤后续追踪:官员涉嫌严重违纪
    花梨木缩水1169斤后续追踪:官员涉嫌严重违纪 2009年7月26日,时任海口市林业局局长的林劲指示海口市林业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将原海口市木材...
  • 安思远的家具到底修复了多少
    安思远的家具到底修复了多少 安思远1971就开始收藏并研究中国明代家具。在收藏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部分有点残破、伤损甚...
  • 大美木艺·明清家具珍品展回顾
    大美木艺·明清家具珍品展回顾 1996年,上海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明清家具成为专题陈列,且独立成馆,以王世襄先生旧藏明式...
  • 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一个时代的终结
    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一个时代的终结 3月17日晚,“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的首场拍卖在纽约佳士得举办,这是七场拍卖中最富精...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