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这种字体的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于笔画起止时皆以尖锋书写,其特色是头粗尾细,形似蝌蚪,因而得名。元吾衍称其“画文形如水虫”。近人王国维以为“科斗”,作为书体之名,始于汉末而终于唐代。如果认定“煌丕昌天”四字为蝌蚪文,或者是源于蝌蚪文,那么其流传终于唐代的说法也要修改了。
此镜种究竟出自何处?哪个年代?学术界曾经有过争议。有些专家认为它是出自朝、韩的高丽镜。不可否认,在朝鲜和韩国确实出现过很多这样的镜子,有菱花形、葵花形、圆形。朝韩两国的博物馆均有此镜展示,在朝韩出版的文物类书籍中收录过此类铜镜。目前在国内藏界所见的此类铜镜中,朝韩回流的同类海泊镜也确实占有一定的比例。
笔者自收藏铜镜以来,曾陆续收藏十几面来自朝韩回流的此类海泊镜。经研究铜镜书籍图典,并根据国内多处出土此镜的报告,认为此镜源于中国而并非舶来品,且为非常流行的品种,其年代贯穿宋、辽、金时期,以至于此镜出土范围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
由于铜镜收藏市场近年来的持续火爆及藏家对宋辽金人物故事镜的追捧,坊间仿制此类镜的很多,但比较真品差异都很大。今年以来笔者走访了几个地方,发现了部分宋辽金人物故事镜的高仿品,无论是铜质、锈色、纹饰仿得都很到位。当然,有经验的藏家从纹饰的特点、神韵以及锈色坑口的细微变化还是可以鉴别出来的。对于新入门的收藏爱好者来说,要多读书、多上手,研究真品的特征,多向有实践经验的行家高手学习,不断提高鉴别能力。 责编 陶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