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古铜镜收藏:首要考量工艺与图案

2015-05-06 11:09:00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铜器 > 内容

  近年来,古铜镜拍卖行情屡创新高,成交量也几乎翻了一番,甚至被收藏界称为“奇葩藏品”,颇为热门。古铜镜究竟有何奇特,怎样的铜镜才有收藏价值呢?   

  资深藏家罗光禄表示,古铜镜并非越古老越值钱,考量标准主要看制造工艺和图案的精良程度。一般来说,精美的唐代铜镜最为值钱,而战国铜镜适合入门收藏。

  古铜镜里看朝代

  据了解,古铜镜在青铜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被铁器所取代,但铜镜的制造和使用却没有随之而衰落,相反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直至清代水银玻璃镜出现,铜镜退出了实用领域。不过,古铜镜所蕴涵的文化、历史价值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与收藏。

  罗光禄收藏古铜镜达10年之久,他表示,现在收藏者普遍认为铜镜仅用于照容,其实并不能完全概括古铜镜的魅力。除了精美图案和制造工艺,古铜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古铜镜是历史写照,反映着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艺术性极高。历代铜镜各有特色,从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都反映出一个朝代特定的时代背景,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罗光禄表示,通过鉴别古铜镜看历史朝代,这样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不仅让人乐在其中,也极其珍贵。

  此外,每一个古铜镜都极少重复,就算是同一时代都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古铜镜,稀缺性和象征性让它无可替代。古铜镜还是古代身份的象征,一般来说,越精美的图案就是代表身份越高级。

  第三,古铜镜比较好辨真伪。因为是特定时代的历史产物,现代工艺无法仿制,所以不需要很高技巧就能区分真品和仿制品。

  并非越古老越值钱

  针对近年来飙升的古铜镜行情走势,罗光禄表示,“古铜镜的收藏与传统古董字画不同,未必年代越久越值钱,主要还是看其工艺技术和图案的精美程度。”

  他指出,就目前行情而言,图案极其精美的唐代铜镜最为值钱,而战国铜镜则是升值最快的黑马品种。

  据了解,2011年,一块唐代花瓣形龙纹铜镜就曾在纽约佳士得“思源堂中国青铜器珍藏”专场作为压轴拍品以229.74万元人民币拍出,超出估价数倍,创造了纽约市场近年中国铜镜拍卖纪录。

  从铜镜的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些朝代的铜镜是最值得投资的。以铜镜拍卖市场的反响来看,年代上,战国、唐镜价格最高。

  战国铜镜适合入门

  战国铜镜年代最久远,首先历史价值是被认可的。另外,古铜镜之所以能够得到收藏者的青睐,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蕴含吉祥寓意的精美图案。

  随着涂朱绘彩图案、金银错图案、透空雕图案等各种特殊工艺装饰艺术渐渐被藏家认可,其价值正逐年翻倍上升。罗光禄表示,由于战国铜镜的纹路相对简单,易于辨别,很适合新手收藏。

  对于想要入手古铜镜的藏友,罗光禄建议,首先要懂得欣赏和辨别古铜镜蕴含的历史价值,第二要有一定胆识认可自己的判断,最后根据手头的资金情况来选择入手的藏品种类,所谓实力、魄力、财力这“三力”。

  他还指出,一般古铜镜的收藏渠道主要是藏家、海外回流和拍卖,一般地摊存在赝品比较多,建议新手要去正规渠道购买。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肖文舸

  通讯员 梁翠园

34.9K
猜您喜欢
  • 在成都博物馆一览南朝造像的秀骨清像
    在成都博物馆一览南朝造像的秀骨清像   从最早有明确纪年的褒衣博带式造像,到益州(今成都)首次出土的阿育王全身像,再到不断...
  • 北京拍卖行携艺术珍品前往南方城市巡回展览
    北京拍卖行携艺术珍品前往南方城市巡回展览 自11月3日开始,北京古天一拍卖公司将携今年秋季拍卖会部分艺术精品,前往广州、厦门、成都三...
  • 古燕国青铜重器见证北京建城三千年
    古燕国青铜重器见证北京建城三千年 6月24日至7月19日,“鼎天鬲地·北京从这里开始——纪念北京建城3060年”主题展览在首都博物...
  • 千手观音修复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三维激光扫描
    千手观音修复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三维激光扫描 “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宝顶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于6月13日正式竣工。不同于...
  •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重现南宋气质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重现南宋气质 主尊端坐莲台,目光微垂,面带微笑;金身庄严,法器华彩,千手灵动,胜似孔雀开屏。耗资数千...
  • 青铜器收藏或将回归常态
    青铜器收藏或将回归常态 近日,在西泠印社2014年秋季十周年庆典拍卖会上,16件名家旧藏的青铜礼器经过激烈竞价,最后...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