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修复师巧手续命61万部古籍

2015-05-06 10:57:46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 > 内容

  朱明宇

  2米多长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剪刀、竹签、毛笔、镊子等案头工具,古籍修复师小心翼翼挑开一页粘连的古籍,检查裂纹。

  古籍修复者靠一双手,延长书库里61万部古籍寿命。

  辽宁省古籍数量约150万部,卷帙浩繁,存世量在中国居于前列。辽宁省图书馆现存61万部古籍、12万部善本,不乏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等中国国宝级孤本。该省古籍保护中心即坐落于此。

  “61万部古籍保存在近2000平方米的密闭书库里,温度保持在零上20度左右,湿度不能超过50%。”特藏部主任刘冰介绍,出于防虫等考虑,古籍都有专用的樟木匣。

  据介绍,古籍是指1912年以前的书籍;善本是指清乾隆六十年以前的书籍。因年代久远,不少古籍存在不同程度的虫蛀、断裂、发霉等问题。

  记者在300平方米的古籍修复室内,看见8名修复师正在手工修复破损古籍。43岁的修复组组长王斌介绍,一部古籍送达后,放入零下20度的冰柜里约1个月,接着用毛笔蘸上少量清水,测试纸张是否能冲洗。

  检验完毕,修复师将线装书拆开,夹在2个竹片之间,用清水逐页祛除霉菌,自然晾干后,重新装订成册,最后压制完工。

  对于断裂比较严重的古籍,修复师需要将内页拆开,历经喷水、压平等工序,将糨糊涂抹在颜色最接近的纸张上,一点点续接残页。修旧如旧的效果,全部凭借修复师的手感和经验。

  由于整个修复过程是手工完成,修复一部破损严重的古籍,往往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去年,这个修复组共为200余册古籍“续命”。

  “我们每年年初到书库登记提取破损古籍,在修复古籍过程中,其他古籍也在自然老化。”王斌说,目前修复的古籍以清后期为主,比较珍贵的有乾隆皇帝东巡祭祖所创作《御制盛京赋》等。

  去年10月,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辽宁传习所挂牌成立,王斌等6人向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献花、敬茶,行拜师礼。经过师徒传承,口手相授,突破了不少技艺瓶颈。以往古籍上的蓝色印迹不敢触碰,经过老师讲解,现在用毛笔蘸上温水即可消除。(完)

34.9K
猜您喜欢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