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王继超:不能让少数民族古籍成为天书

2015-05-06 10:56:10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 > 内容
王继超

  本报记者 李盈 金黔在线记者 吴蔚

  问:研究和翻译少数民族文化古籍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少数民族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古籍是我国各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贵州的彝文古籍、水族水书、东巴文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些香港学者还认为中国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而且可以代表着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

  问:提到贵州的民族文化,大多数人脑海里立马浮现的是绚丽的民族服饰、优美的民族歌曲以及欢快的民族节庆,民族文化古籍和它们有什么关联?

  答:用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来讲,一个是“面子”,一个是“里子”。虽然不十分准确,但也可以简单的总结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侗族的侗族大歌、布依族的八音坐唱、苗族的刺绣等等这些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表象”,而民族文化古籍则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保住了民族文化古籍,就是保住了我省民族文化的底蕴和基础。

  问:目前,我省民族文化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现状如何?

  答:在城市化和商业潮流的冲击下,目前通晓少数民族古籍的老一代传承人数量日益减少,而对古籍感兴趣的年轻人也不多。生活压力大,整理工作也相对枯燥,从而造成了少数民族古籍翻译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很多少数民族古籍因此变成了无人能识的“天书”而失传。

  我们贵州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如彝族的毕摩、水族的水书先生等都在日益的减少,很多古籍也在流失。

  问:有什么办法缓解这一状况?

  答:一是整合资源。我们的邻居云南省就善于整合资源,云南的楚雄州,他们整理出版80多部纳西东巴文文献,就是联合贵州、四川和一起来做的,如果仅靠他们一个州的人力资源,是不可能做出来的。

  二是加大投入。对于民族文化古籍的保护和利用,要加强认识,加大投入,希望政府将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工作经费列入常年财政支出预算。

34.9K
猜您喜欢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