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杨雅筑:我的艺术启蒙老师北宋汝窑

2015-05-06 10:38:02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 > 内容
汝窑北宋莲花式温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杨雅筑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金子熔化可以重塑成为别的样貌,玻璃即便研磨成粉末仍可再造新器皿,布料捣碎呈泥状可以制纸,塑料高温溶解也依然是它本身……陶瓷是唯一烧制成形后,便无法改变的,状态稳定得近乎固执。陶瓷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却又并非高不可攀,如同安静不言语的历史见证者,默默观察世事变幻更替。陶瓷物质介质所承载的内敛而深邃的秉性深深吸引着我,领着我在奔赴各大博物馆时,首先寻觅它们的踪影。陶器如老者一般敦厚质朴,散发着时间沉积可见的沉稳气质,而“陶中坚质者,厥名曰瓷”——它们光可鉴人、玲珑剔透,自始以来各个朝代都别具一格。

  从小便听说“汝窑为魁”,虽然懵懂时经常跟随亲人,如同朝拜般地观摩台北故宫中的陈列,但它究竟是以何种形状让自古以来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求之不得,又或得而摩挲爱护不已的?年幼的我心中一直挥之不去这团迷雾。后来渐渐长大,举家迁往上海,上博的汝窑小碟却再也无法解我的馋……直到一次返台,站到故宫陶瓷馆的“北宋莲花式温碗”前,才再也迈不开步了——就在那一刻,有如神助,恍然大悟。

  从那以后,它是我理解瓷器之美的一把钥匙,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它是极简线条和色彩的组合体,却激发了我无尽的想象和感知;拟人时,它是诗人,天性自由纯粹;载物时,它又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间天地万物、山川草木、人与自然幻化而成的。

  如何理解汝窑之美?在我看来,没有对不同年代、窑口的瓷器一定数量的观摩、积累和感知是极有难度的:初学时,把汝窑与其他仿汝同形制瓷器摆在一起对比,便会有极其直观的感受。分别将汝窑、高丽青瓷、钧窑花式碗三件并列赏析,其中深浅优劣即可轻易凸显。

  造型上,即使都是花口样式,汝窑的线条更为自然清丽、流畅生动,显得端重雅洁,犹有三代鼎彝之气象;釉色上,天青色淡抹,含蓄典雅、纯净沉穆,品赏之令人意犹未尽,如同余音缭绕,淡而弥久,渊渊不绝于耳;观釉质,小雨润如酥,汁水莹润丰腴,厚处如堆脂而不腻,薄处可见肉红色胎骨;开片处,富于变化,可见铜骨及鱼子、蟹爪纹,胎细润,可见研磨淘洗功夫,集精细于一身……它未曾过度雕饰,却无不天机灵动。这正是宋代重文教、倡简朴,将生活美学普及的体现。尤其是徽宗时期,饮食、文房、陈设、礼器都讲究极致的文雅格调,汝窑更是其中表现的极致之一。它卓然立于陶瓷美学之巅,低调地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哲学隐喻,其中艺术思想深邃而镇定泰若。这件汝窑釉薄而不透明,呈十瓣莲花式。俯视赏之又呈平面十曲花瓣状,瓣与瓣间弧度优美,流畅贯连,刻画了自然盛开中的花朵的美感和力量。它的女性之美柔和而沉静,却自始至终以刚毅的线条贯穿其间,使其美得有力而不孱弱,心气壮实。与其说此碗是在描摹现实中的花朵,不如说它投射了当时的精神风貌,使得花式碗比现实中的花朵更具诗意的情状。它高贵而纯粹的美感令人心醉神驰,被后世不断争相模仿,却遗憾再也无人能企及。

  瓷器是抟泥就火的结晶,泥中无我又有我,有情落在无情中。不知不觉便已在它面前端详良久,思绪早已随着汝窑花式温碗的诗境浮想联翩,似乎能与明月清泉间的先贤哲人们对话……对于汝瓷之美的领悟,也带领我跨向其他艺术领域,在无数作品层层不绝的意象中拼凑自己对于世界认知的拼图。■

34.9K
猜您喜欢
  • 故宫首次举办青瓷专题展览 展现珍稀秘色瓷
    故宫首次举办青瓷专题展览 展现珍稀秘色瓷 青釉褐斑刻划莲瓣纹四系盘口壶青釉印菱形纹塑贴铺首四系扁壶原始瓷青釉刻竖条纹双系盖瓿青釉...
  • 女王藏品中两件精美的当代陶瓷艺术品是谁创作的?
    女王藏品中两件精美的当代陶瓷艺术品是谁创作的? 环球资讯网讯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正式会见了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这是中...
  • 乾隆粉彩的特征与仿品特点
    乾隆粉彩的特征与仿品特点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非常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
  • 大尺寸北朝绿釉香熏炉罕见
    大尺寸北朝绿釉香熏炉罕见 自古以来,国人就有熏香的习俗。到了汉魏南北朝时期,熏香的形式日渐丰富,渗透入上层人士的...
  • 石湾陶艺今年发力各大拍卖场
    石湾陶艺今年发力各大拍卖场 近日,一件出自佛山廖洪标大师之手的“济公饮酒”石湾陶艺作品,在北京保利春拍现场以168万元...
  • 瓷板画:瓷器与画完美结合的艺术品
    瓷板画:瓷器与画完美结合的艺术品 瓷板画发轫于唐代,最初是以墓志的形式出现的,如曾出土有唐代越窑青瓷墓志瓷板。但在漫长的...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