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周平的意象油画:四时之美

2015-05-06 02:24:46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油雕 > 内容

  庐宜

  要解读意象油画,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意象油画?尤其是,究竟何为意象?《易经》中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意思是,日月星辰在天空中运行,此为“象”,即“天象”;山河湖海在地面上排列,此为形,即“地形”。星宿朝升夕落之象为“动”,山河恒古不变之形为“静”。这一象一形,一动一静,又应了一阴一阳,阴阳相生的道理。之后,古人夜观天象,发展出现代的天文、历法、气象;日观地形,发展地理、人文、风水……因此,泱泱中华文化正是建立在这一象一形的基础上。这其中,象又先于形;因为浩渺宇宙,必先形成银河系、太阳系这样的大环境,才能有山川美景这样我们赖以生存的小环境;因而形成于象。古代中国人,通过欣赏自然风景美丽的外形,得到或悲或喜的感情,此为情;通过观察星辰运行,四季变更的规律,悟到人生存在的道理,此为“意”。“情”是流动的,是当下的,为“动”;“意”是理性的,恒长的,为“静”,则又应了阴阳之道。因而意象,即为“以形寄情,以象表意”。

  因此,但凡中国的画家,在“意象绘画”上,具有骨子里的优势;因为中国传统绘画就是一种意象艺术。无论是在思维方式和造型原则中,都充满“以形寄情,以象表意”的原则。画家被大自然中夏雨冬雪,春耕秋获的现“象”感动,用画笔将这些“象”化为画面上的“形”;借由画面的“形”,表达自己或哀伤、或欢快、或忧愁、或激昂的“情”绪;观赏者被画的“形”吸引,被画的“情”打动,在观赏中,感受到这幅画的意义,进而领悟到人生的道“意”。因此,“意象绘画”不是“意象画”;它不是单纯的画,而是,这样一个由画家看到的“象”开始,到“形”,到“情”,最终到达观赏者所看到的“意”的,完整的过程。这个完整的过程,古人将其称之为“悟道”。也正因此,欣赏意象绘画,需观“象形情意”四点。

  初时,近看周平的油画,刮刷堆涂,皆是西画的技法;不禁疑惑,以西方绘画以形表形,或以形表情的一贯作风,真能体现出中国深厚的意象吗?然远观之下,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东方风情,扑面而来;原来画家糅合了西画的局部和国画的整体,使之比西画更大气,比国画更多情。纵观了周平这一系列的意象绘画之后,又不得不感叹,当真是“象明”,“形美”,“情浓”,“意深”。

  周平似乎特别钟情于水。在她的画面中,无论山川是远是近,草木是枯是荣,总有一泓清水盘踞于画面前方。河流湖泊在古时通称为“泽”,又称“兑”,通“悦”字,“喜悦”之意。《易经》是古人对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收集总结,其中,将这种“泽”于地上,盈盈满满的样子称为“萃”,用萃卦表示。“萃”是荟萃聚集之意,形容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人或物聚集在一起的样子。周平的画中,那种丰富的色彩堆叠,精妙的色层变化,尤其能体现缤纷荟萃的“聚集”之象。将画布、调和油、颜料……这些原本不相干的材料结合起来是“聚”;将冷色、暖色、线条、平面组合起来也是“聚”;周平画中远山环绕清池,树林包围乡村的样子更是一种“聚”之象。小到家庭是亲人的聚集,国家是民族的聚集,财富是物质的聚集;大到大自然,飞禽走兽,和谐相处,都是一种“聚”。各种生命从聚集在水源附近开始,发展出社会、文明,进而繁荣、富庶皆从“聚集”开始。周平观察这种聚集之象,将其用缤纷的色彩、丰富的景物体现于画布之上,纵观十几幅作品,处处体现了这种大“象”。

  然后,简单的“聚”还不够,要聚得和谐,聚得有美感,则必须要符合某种规律,即聚而有道。聚人有道,则能得人心;聚财有道,则富能耐久;反之,则必然互相争斗,早衰早败。在周平的油画中,这种聚集之道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形态上。池塘、树林、村庄、山川、鸟兽,或清晰或模糊,这些几乎是周平油画永恒的元素。其中,水为生命之本,财富之源;水充盈则木能生。因为画面中的水是饱满的,于是滋养出了茂盛的草木。木能生火,因为有了植物的保护,人间烟火可以聚集,于是村庄是繁荣的。人开垦荒林,种植粮食,改善了山野环境,为火生土。因为环境变好了,土地富饶了,自然吸引鸟兽前来。动物又能改善池塘的生态,鸟兽鸣叫之声为金,则又为金生水。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是古人观察自然得出的生态规律。符合这种规律,则是良性循环,是和谐的,是好的。周平的画面中,不仅这种生态是好的;而且,各种生物围绕水聚集,又被远山包围其中,生机之气能聚而不散。这样,互相加强,繁荣生发之气跃然纸上,给人的感觉自然是舒服的、优美的。

  形态的优美与和谐必然可以引起观者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无论描绘的是什么季节,周平的油画几乎都是喜悦的。从春天明媚的生长喜悦,到夏天热烈的繁荣喜悦;从秋天满足的收获喜悦,到冬天平静的期盼喜悦。即使在其他艺术家多爱表现忧思的季节,似乎也没有过分的哀伤之情。也许因为水有“喜悦”的灵性;又或是,零零落落才显悲凉,聚集本就是喜事。因为“聚”是一种宇宙间的大“象”,周平油画中的这种聚集的喜悦,不仅仅是一种自我的、局部的喜悦;而更多的,是一种宏观的,对自然歌颂与感叹式的愉悦。

  因为聚之有道,所以优美,因为聚之有道,所以愉悦;这是周平的油画技法之道。然而任何技法不过都是作者思想的载体,画之道的目的是传达给观者人之道。周平的油画作品,十分偏爱“春”、“秋”两季。春是生长的季节,生长是内部的、精神的;秋是收获的季节,收获是外部的、物质的。人生追求的,无非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精神的高尚为“贵”,物质的充足为“富”。世人皆求“富贵”,但少有人知道何为富贵,如何求富贵。周平利用“春”、“秋”这两个系列的作品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即“富贵”不仅仅是单纯的地位、金钱,更是一种生命的高度与广度。追求“富贵”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面对“富贵”又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这些就是周平想要传达给观者的终极之“意”。

  欣赏周平的油画,不仅是观赏一副挂在墙面上的,静态的作品;而更多的,像是在经历一个动态的生命的过程。这种过程,从画家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开始,到激发出观者思考的火花结束。如果观者能将悟出的意义与画家共鸣,则又能启发画家的才思,那么,新一轮的循环就将开始,如同四季往复,生生不息。周平利用她的意象油画,不仅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也尝试着对意象艺术做出一个完整的定义。那就是,以天地之象,绘自然之形,表人文之情,悟生命之意。

 

34.9K
猜您喜欢
  • 杨冉红色毛泽东主题艺术展在京开幕
    杨冉红色毛泽东主题艺术展在京开幕 2015年7月12日,杨冉“红色毛泽东主题艺术展”在北京798新太阳美术馆隆重开幕。原毛泽东的警...
  • 61幅作品再现欧洲油画黄金时代
    61幅作品再现欧洲油画黄金时代 近日,在南京博物院正式开展的《伦勃朗的时代——16至18世纪欧洲油画展》展出了61幅来自意大...
  • 南博特展馆办16至18世纪欧洲油画展
    南博特展馆办16至18世纪欧洲油画展 想知道欧洲的国王和王子有多帅、皇后和公主有多美吗?昨天下午,在南京博物院正式开展的《伦...
  • 毕沙罗:蒙马特大街的夜晚
    毕沙罗:蒙马特大街的夜晚 可曾细细观察过入夜之后的街道?夜色在城市上空安静地流淌,街灯氤氲着温柔的光圈,街道两边...
  • 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卡斯特利走进中央美院
    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卡斯特利走进中央美院 2015年5月20日晚,由黄梅博士策划,瑞士艺术家鲁契亚诺·卡斯特利(Luciano Castelli)带来的...
  • 中央美院与具象油画展:触摸历史的温度
    中央美院与具象油画展:触摸历史的温度 正在中华艺术宫展出的“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分为“新学启蒙”、“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