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黎明是个有古典情结的画家。对质量的挑剔、很好的完成性和顽固的整体观念,使他始终有稳定的发挥——他知道,一幅画从哪 一笔开始,在哪一笔结束。这一点在草率从事和模仿成风的油画界并不容易。他对在眼花缭乱的新奇主张伪装掩盖下的投机取巧、和走投无路陷入困窘时一笔带过,总是显得不屑一顾。他仿佛在说:“一切如影如幻,如苍海桑田,但我们得把事干完”。这样一种清醒,使他的作品充满真实新鲜的力量感。迅速扩张的电子影像时代,并没有降低绘画的价值,但无疑干扰了人们对绘画的审美判断,让一部分画家在无聊和绝望中惊慌失措。因此我们看到可怜的极端主义,看到类似大溃时的集体自戕,看到失控和丧心病狂。作为一种几乎和人类一样古老的艺术,那份从容不迫在今天显得难能可贵。
美在千差万别。
个性心灵的价值在千差万别。
类同化、机械复制和信息时代,反而使千差万别,贵如黄金。
在这个意义上,流派就是“流行病”,单个的好品质刚刚开始,就可能被随后的追风和模仿所杀害。创造,从个人开始,到群体结束。
也许,边疆绘画的可能,就在那份孤寂与孤旅,在边缘的深处,在深处的边缘。
2009年1月13日,于吉布提
韩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