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峰还向记者介绍了其他几个互动作品:“孙大量抽血制作‘血馒头’,对一种对照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药’之艺术视觉阅读行为。李凝、吴海珠现场互动的作品,是通过作品展现人性状态的‘灵与舞’肢体表演,是以身体作为直接媒介,启发人们探索来自自身内部的能量,倾听并抵达另一个具有灵魂存在的‘身体’。妙禅师现场互动的作品,是通过禅坐、止语的方式,引导人们回到对内心的觉醒力量上。”
黄药:“艺术是一种精神良药”
在采访中,参展者之一、药艺术馆馆长黄药表示:“今天的展览秉承了我一贯的创作态度——艺术是一种精神良药。”他的代表作品有“流动药房”、“寻魂系列”等。美国纽约时报和探索发现频道曾对黄药和他的艺术馆有过专题报道并拍摄了纪录片。新星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他个人及药艺术馆7本有关艺术家关注社会和精神问题方面的丛书。黄药在2013年创建南京慢城世界艺术村,其理念是让内心走进自然,让艺术显现灵性。黄药认为,在过于物质化的现代社会,艺术可以为心理或精神有问题的人提供治疗,打开一扇自由抒发情绪的窗口。
策展人陈晓峰说:“虽然看上去这些行为艺术都是‘玩’,但每位艺术家的创作心态都是极为严肃的,他们试图以个体微薄的身体,去传递反物质化的信息。”
陈晓峰谈道:“在中国社会谈灵魂是一种奢侈,甚至还有一些来自心理上的负担。但是艺术家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现实社会面临的问题,需要触及更深的人性、心理、精神等时代状况之艺术再探索之路。著名艺术家黄药从美国回来之后从艺术方法与观念上一直在触碰艺术介入社会的新角度和新的文化表述方式。之后十多年黄药的油画作品、装置作品、艺术行为等方面都一直没有离开以灵魂为主题的探讨与探索。周围的很多朋友都怀着异样的眼神,直至和中国原生艺术开拓者郭海平的相遇,让他觉得找到艺术领域上的真正知心人。”
观众:有些能感应到,有些一时难以接受
当天,并不大的药艺馆涌入了百位参观者,甚至还有不满十岁的孩子。现场有位观众表示,自己并不是“艺术圈”的,跟朋友一起来看看,他表示:“有些作品能感应到艺术家的想法,但有些,比如孙大量把馒头放在自己抽出的血中,还是有点难以接受。另外,脸上涂抹成‘鬼怪’的样子舞蹈,我从视觉上也不太能适应,是不是艺术家在宣泄自己的情绪?”对于参观者的态度,参与者其实早有预料,参展者之一郭海平此前分析认为,“此时此刻,这些艺术家用他们自由的艺术形式向观众展示他们探求灵魂的实践,对此,观众是否能够借助于这些艺术家的展示找到自己灵魂的踪迹,还要拭目以待,不过,有一个答案应该还是可以预料的,这就是即将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作品,无论从社会学还是艺术的角度,一定只能给极少数人带来帮助,我愿意将这次艺术家们与观众的互动称之为是一次‘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探索’”。记者 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