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苏渊雷的遗产与中国文化的会通

2015-05-06 01:55:27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 > 内容

  |纪念|

  苏渊雷(1908-1995),知名文化学者,于文史哲及佛学诸方面均有杰出建树,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著有《读史举要》、《白居易传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上海笔墨博物馆等单位前不久联合举办了海上文化名人苏渊雷纪念展及研讨会,对苏渊雷先生的文化贡献、学术建树、书画诗文艺术等进行探讨。

  周瑞金(人民日报原副总编、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因与苏渊老同为浙江平阳人,从小读书时就知“平阳三苏”,早闻苏老大名,敬佩这位学识渊博的大师,并因同乡而引以为傲。苏老先生一生经历艰难困苦、沉浮枯荣,三次厄难临头,都宠辱不惊,豁达乐观,冷静以对;从不说违心话、做违心事;始终坚持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种革命者的品格和风骨,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他的一生具有名士的风度、哲人的风采、史家的通达和诗翁的风骨,是我国难得的一代文史大家。他一生进取、一生勤勉、一生创造、一生淡泊。任何的艰难困苦不能挫其志,任何的枯荣、沉浮都不能动摇其神。

  陈燮君(上海博物馆原馆长):缅怀和纪念苏渊老,最重要的是解读其成就背后的深层的人生观念、革命追求者的气场和心态,这是苏老最珍贵的遗产。苏渊老是位出色的学者、是学术界的勇士。从他身上可以感受和领悟到重要的三点:一是,做人一定要有风骨,搞艺术讲究精气神,要敢于追求真理、担当使命。二是,苏老有很强的气场,人生的气场是一种综合的能量释放。苏渊老学术涉猎范畴极广,但他的研究都不是浮于皮毛,不是简单地知识搬运,是深入的,经过消化,用自己的语言系统建构成自己学术的新论,而这些不是一般地靠天才、勤奋、悟性所能成就的。三是,他那种平和的心态。尽管一生多经坎坷,几起几落,但始终乐观通达,宠辱不惊,幽怀若水。可以说苏老的人生是一本大书,常读常新。

  房鑫亮(华东师大教授):苏老师教我们时虽然上的是历史课,但内容广涉文史哲,加之跳跃式的思维,讲课非常丰富生动。在现实的历史学术研究中,有一种因为时代更替、政治风云变幻而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忽褒忽贬、忽扬忽抑的现象。苏老师常对我们说“做学问要不为人论,不要跟风”,他自己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学术上的诚正秉直,从不因时势、政治的变化,而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一般做学问常有两种情况,或侧重于宏观研究,或精于微观考证,而苏老师则二者全面兼顾,处理较好。如“春秋”有“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代表了不同的流派,从汉朝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苏老师持论客观公允,既汲取各派优点,又找出其不足,使之互补,对我们后学者帮助极大。他眼界开阔,宏观上把握得好,有些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提出的观点,至今看来依然正确,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作为学生我们还从他身上更学到许多书本外的东西,因为他的阅历深广和实践经验丰富,许多文化界的疑事、难事向他求教都得到很好的点拨和启迪,在为人处世、仕途沉浮方面,他的处理都非常具有文人风骨;对个人不平遭际甚至冤屈,也十分豁达开朗,他在逆境中、艰困中取得辉煌的成就更令我们钦佩、尊敬。

  孙信一(法籍画家):与苏老虽相差40岁,但相互真挚温馨的忘年交令人格外难忘。苏老才华横溢,一生中有27年罹牢狱之灾和逆境困扰,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依然无所不及。苏老曾送自己一本《会通》,后带到东京、法国随身常读,并向众人推荐。我认为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会,并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一通百通。所以的学问都能精通,即使书画,一出手就具魅力。我们要学他的精神,学他学问艺术上的一个“通” 字。

  陈鹤良(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苏老曾告诉我,国学对书画有本质的指导意义。离开了国学,中国书画也就没意义了,其重要性犹如医生离不开临床,经济学家离不开数学,科学家离不开实践。

  许思豪(上海笔墨博物馆馆长):纪念苏渊雷是笔墨博物馆成立后举办的第41场专题展,缅怀纪念老一辈海派名师,是我们的一种回报、还愿,也是一种坚守,同时我们也从中收获甚丰。这次展出的十八罗汉墨拓片,此墨当年由汪观清作画、苏渊雷作诗题诗,它给我们带来珍贵的回忆,海上文化名人与我们合作,海派文化的注入赋予墨锭灵气,是海派徽墨的灵魂,开创了海派徽墨的黄金时代。

  吴元京(吴湖帆之孙):纪念老一辈艺术家,他们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一个整体,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坚强的生命力,是穿透时空的高尚精神财富。他们认定了一条路,孜孜不倦地朝前走或许有的走得高些、有的低些,有的长些、有的短些,有的顺些、有的曲折些。但他们的宗旨信仰和努力对我们后人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我们要沿着前辈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

  陶为浤(陶冷月之子):我与苏老有过两次亲密接触,一次为他新房画了一张图,他送我两幅字和一本《钵水斋外集》。一次朵云轩画展,我陪他在四楼名家画廊观画,他为我详介评画。他德高望重,对后辈更慈祥和蔼,令人感动。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34.9K
猜您喜欢
  • 郑泰均当代禅画展亮相颐和悦馆
    郑泰均当代禅画展亮相颐和悦馆 艺术家郑泰均  2015年11月1日下午,梵净——郑泰均当代禅画展于于颐和悦馆•莱维艺术空...
  • 千年水墨百年传承:中国书画经典作品展举办
    千年水墨百年传承:中国书画经典作品展举办 开幕现场  以千年水墨百年传承为主题的中国书画经典作品展将于2015年10月25日在北京1+1艺术...
  • 赵国柱书法作品展亮相荣宝斋美术馆
    赵国柱书法作品展亮相荣宝斋美术馆 岁月墨痕——赵国柱书法作品展 开幕现场  2015年10月24日,由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
  • 宾客万象:太和书画晋京展将开幕
    宾客万象:太和书画晋京展将开幕 由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太和县美术家协会、太和县书法家协会主办,《水墨味...
  • 王家训人物画艺术探究
    王家训人物画艺术探究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艺术语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 傅抱石长子傅小石昏迷四年:经济拮据不愿卖画为生
    傅抱石长子傅小石昏迷四年:经济拮据不愿卖画为生 “南京现在每天都是暴雨,雨水像倒下来一样,但即使这样我还是要去。”双腿行动不便多年,依靠轮...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