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女性观看者视野中的杨佴旻绘画

2015-05-06 01:54:18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 > 内容
杨佴旻《寂静的天》 纸本设色 70X68cm 1997

  作者:友友

  已经有很多文章从理论上阐述杨佴旻的绘画观念,重量级的哲学高度。我却想换个角度,软软的“软着陆”。以女性观赏者,换位思考,更想从一张张作品的直观感受谈谈画家的美学品味。

  当走进中国美术馆,杨佴旻个人巡回展大厅,就被他诸多的静物绘画所吸引,按照时下时髦的字眼形容“吸住了眼球”,有一种“色、香、味”俱全的感官效果!

  画静物,需要很强的绘画功底。前者,已有诸多大师级画家。敢用静物表现绘画形式,其实本身就是对画家自身的挑战。不难看出,画家对绘画技巧、用色、构图,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体系。

  那张“寂静的天”,构图就十分有趣,画面中的花瓶几乎从它的“小宇宙”中掉出,这样就有了画面的悬念,使我联想到美国电影导演大师希区柯克悬念电影中的某些镜头。就是那般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悬念高高悬挂,内在的紧张度,迫使你割舍不下。犹如女子对时装的敏感,见了漂亮衣服,没买。揪心揪肺,夜不成眠,第二天一定要冲进店里把它买回,悬挂在自己的衣橱里,心里才踏实。好的艺术总是有此类感觉,要去回味它、思考它、甚至把玩它,高级的艺术亦是如此,无疑是相通的。

  展出的静物中,时时给观赏者一种特殊的解读方式,尤其是在当下如此浮躁的现实中,画面呈现出一种近乎于中世纪“宗教”式的宁静,如有人选择这类作品悬挂在家中的客厅或卧室,在一天尘土飞扬、杂乱无章的奔波后,凝视此类静物;静谧、安详,定有尘埃落定之感。虽然生活中不免尔虞我诈,观赏那些静物——“玫瑰”、“厨房”、“花与果”、“百合”会感慨于:生活依然是美好的。从这些绘画中透视出艺术家内心的温馨,他用他的艺术,温暖着热爱艺术的心。

  再定睛看去,会从细节中巧妙地发现画家的笔触一笔一笔如此生机盎然,花草间一种生命力的勃动。如画家的成名之作“白菊花”,明明是幽幽的蓝,却取名为“白菊花”,这就令人寻味了。现实中的白菊花,如此常见,解读密码有限;绘画中的“白菊花”升华为艺术的境界,具有了色彩的神秘,那灰与含蓄的蓝,几乎带你进入一种梦乡,在梦中去解读它的密码,加剧了神秘感,这就是谁也无法取代的艺术含量!

  如“冷光”,真的很冷,“冷”到了超理性,但那雅致的鹅黄,似乎又有了一种温情、惬意。此画的布局结构也颇讲究,立体、明暗跌宕,冷里含有儒雅之感;如此风度翩翩的绘画,挂在卧室里,夜晚,无疑是不会做噩梦的!

  当然,这,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也是本人的嬉语吧。

  再走入画家风景绘画领域中,又有了另一番气势;色彩在空中颤抖,似乎有了一种德彪西印象派式的音乐感,如“以莫奈作品为蓝本的风景”、“窗前的鸡冠花”、色彩如此飘忽不定,忽闪忽现;“假日”,色彩这般扑朔迷离,温暖的混合过渡点彩,飘逸而放松;“春色满园”斑斓而不炫耀,很大桌面上的“秀色可餐”,看上去很是舒适自在,真是抓住了题目的灵魂,彷佛你也在画面里来了一个春天的“假日”。

  画家调色的分寸感掌握得极好,这是需要功力的,不是一日两日就能熏陶出来的。从杨佴旻的学术文章里也可读出他对绘画理念的技术性要求很高,审美取向要求也更严格;从形式到内容都得丝丝入扣,彼此关联,而不是没有张力的涂鸦。绘画本身就有一种思考,用颜色的思考。好的绘画定会使观赏者不得不驻步思忖,为什么要如此?它,表现着什么?它,传递着什么?一张好画,一定有着它独特的吸引力,被它感动着。

  也许,每一个观赏者都有自己的审美趣向,但高级的艺术有着共通的效应,那就是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蓝天”这幅画,山坡上的白云,固定不动,仿佛空气凝固了,很超现实,但它的确来自于画家对自然界观察的省视,那花草多么逍遥放肆地拔地而起!它,好像与固定的白云处于一种反动状态,可画面是和谐的、彼此在呼唤着什么,真的,很美好!

  “天高云淡”也有那种感觉,呼唤?期待?那半掩的窗户,外面的世界是天边还是绵绵不断的山峦都不重要,它,是一种想象,这就够了。而“天边的云”明明那云朵,就近在咫尺,似乎伸手可触;画面的云,几乎要“夺窗而入”,半掩的窗户又是一种虚无,内外的蓝盈盈,真是好梦幻。这就是佴旻画的魅力,真实、虚幻、梦境、现实、是,又都不是。没有界定,只剩艺术本身。

  在这里,我要特意提一笔,“长城”这幅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把这个题材处理成了“田园诗”,没有争霸之感,没有抑郁的象征,没有疯狂的战争。如阳光下的家园,那紫色的长城,淡蓝的天空配上翻滚的白云,犹如女性钟爱的紫色项链,欣赏着平凡而和平的日子。

  太行山组画,我以为是这次画家巡回展的高光点。画家与太行山有着相濡与沫的关系,自然画起来就格外地得心应手了,在他笔下对太行山有着独到的见解,那山不是山,那水不是水,是生命的再现;是画家与它的对话,几乎是一个虚拟的人物;是画家对这一方水土的个性理解;它,又是山,又是水;画家用他手下的笔,重新再现了他心目中的太行山。那山峦,那流水,那天空,都是艺术的重现。画面与以往的风景画格局截然不同,气势磅礴,相当强势,他笔下的山,接着古老文明的地气,山转水也转,绵绵流长,但又极具表现主义,我最大的感受是杨佴旻的“山”很人性化。我敢说,画家画这一组画时心情愉悦,找到了一种长期思考后的表达形式,画面呈现出一种歌唱性,画面虽比以往庞大,却顺势而上、顺势而下,色彩飘逸飞翔,好象太行山在歌唱,没有一丝的抱怨,那山,真的在跃跃欲试地舞蹈呢。

  以往,与画家本人的接触,发现画家本身内心温暖却极具性格,内敛又有方向性,追求的目标决不放弃,犹如他的诗,细腻却不乏野性,真是画如其人呀。可谓,艺术真有它自己的性格。

  最后,我要特意享受一下“周末”这幅画。它,让我久久驻步。在画中流连忘返。画面的忧郁性,深深触动了女性的某一根神经。它,是一幅纯裸体,却很纯净,那画面从天而降的“圣水”,沐浴着周末的晨曦,具有如此大的想象空间。感谢上苍,创造了人间尤物——女性躯体之美,在画家笔下表达得美轮美奂。

  “周末”堪称画家的杰作,那笔触行云流水般地表现出了周末懒散的诗意,性感却不流俗,画面上那个掩面躺卧的女子,身体曲线优雅之极,画家一笔到位,十分流畅,明暗关系处理得当,似乎都能感受到女性肌肤的弹性,那微妙的一笔蓝,真是神来之笔。我发现画家很会使用粉色,在他大批的绘画作品中都用到了粉色,恰到好处,粉的温润,让画面十分“养眼”。一些大师都有使用颜色的独到之处,著名的夏加尔“蓝”,中国的尚阳“黄”。那么,在杨佴旻的绘画中可堪称:杨佴旻“粉”吧。尤其在“周末”这幅作品里,那一抹淡粉,“弹”出了女性躯体的丰润,妙不可言,真是画龙点睛之笔呀!但那大片黑色与流淌的灰白色,衬托出一种不可言传的忧郁感,颇耐人寻味,会使人浮想联翩。

  幸好人类发明了艺术,古往今来有一批伟大的艺术家,装点得生活才不至于那么乏味,让喜爱艺术的人才如此流连忘返,如醉如痴,为自己的生活又增添了一个美丽的音符。

  2013年6月29号 柏林

34.9K
猜您喜欢
  • 郑泰均当代禅画展亮相颐和悦馆
    郑泰均当代禅画展亮相颐和悦馆 艺术家郑泰均  2015年11月1日下午,梵净——郑泰均当代禅画展于于颐和悦馆•莱维艺术空...
  • 千年水墨百年传承:中国书画经典作品展举办
    千年水墨百年传承:中国书画经典作品展举办 开幕现场  以千年水墨百年传承为主题的中国书画经典作品展将于2015年10月25日在北京1+1艺术...
  • 赵国柱书法作品展亮相荣宝斋美术馆
    赵国柱书法作品展亮相荣宝斋美术馆 岁月墨痕——赵国柱书法作品展 开幕现场  2015年10月24日,由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
  • 宾客万象:太和书画晋京展将开幕
    宾客万象:太和书画晋京展将开幕 由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太和县美术家协会、太和县书法家协会主办,《水墨味...
  • 王家训人物画艺术探究
    王家训人物画艺术探究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艺术语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 傅抱石长子傅小石昏迷四年:经济拮据不愿卖画为生
    傅抱石长子傅小石昏迷四年:经济拮据不愿卖画为生 “南京现在每天都是暴雨,雨水像倒下来一样,但即使这样我还是要去。”双腿行动不便多年,依靠轮...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