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问道紫砂:寻找紫砂中的经典器

2015-05-06 01:45:19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紫砂 > 内容

  古人言:“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近年来,随着宜兴紫砂持续升温,如何消费紫砂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宜兴紫砂自诞生之日起,壶型一直在创新,被人誉为“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在花样繁复的器型中,哪些是紫砂的经典器型?他们为何成为经典?在形形色色的经典器仿品中,又如何挑选到一只称心如意的紫砂壶?

  总的来说,按造型分类,紫砂壶大致可分为几何型、仿自然造型、筋纹型三类。在各代艺人和文人独具匠心的创造下,历经几百年的淘洗之后,每一类型都留下了具有代表性的器型,流传至今,成为受人追捧的经典款。

  变化万千的紫砂器型

  在各种造型的壶中,都有不同来源的经典造型。在紫砂发展史中,被称为始祖的当属供春壶。据记载,明正德年间,吴颐山未中进士前,在宜兴金沙寺读书,书童供春“给使之暇”,发觉寺僧将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制成壶样。便“窃仿老僧心匠,做成栗色暗暗如古金铁”的茶壶,这就是后来名闻遐迩的供春壶。供春壶开创了宜兴茶壶的新天地,也成为历代宜兴制壶人膜拜的作品。

  晚清制壶大家邵大亨被誉为制壶奇才,年少时就享有盛名,他创制的多款紫砂壶造型流传至今。相传仿古壶就是其初创之一,仿古原为“仿鼓”,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型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八卦龙头一捆竹”亦是紫砂壶经典款式,为邵大亨最早制作,壶身由64根竹子组成,每一根竹子和竹绳之间都可以插针,而且壶的内壁也呼应壶身造型,里面也是64根竹子。此外,邵大亨的传世作品还有掇球壶、鱼化龙壶、风卷葵壶等。

  而最受当代紫砂艺人追捧的另一款经典造型要数石瓢,石瓢最早称为“石铫”,在历代制壶艺人的不断改进之后,发展而成。石瓢最早的渊源据说和苏东坡有关,苏东坡贬官至宜兴蜀山教书,就地取材,模仿金属煮茶器设计了一把有“流”(壶嘴)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石铫”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在民国时期,顾景舟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将“石铫”改为“石瓢”,从此这一造型的紫砂壶就被称为石瓢壶。

  作为近现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年轻时先由方器入手,兼做圆器,随着与书画界人士交往频繁,逐渐偏重光素器型的制作,最终以几何形壶奠定其个人风格。汉云、鹧鸪、提壁、凤嘴壶、僧帽、仿鼓、石瓢、牛盖莲子等器型都是其代表作。

  在2013年“第七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节”期间,宜兴市根据历代紫砂器型,评选出“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石瓢、仿古、供春、掇球、提璧、鱼化龙、龙头八卦一捆竹、井栏、报春、风卷葵10款器型被评为最受大家喜爱的经典器型。实际上,经历数百年的发展,紫砂壶器型何止万千,其中的经典远不止这些。

  “经典款就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

  在紫砂壶制作历史上,明末清初的时大彬是绕不开的制壶大家,其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将紫砂器型改大为小、改俗为雅,奠定了紫砂壶基本的审美倾向,使紫砂壶能进入文人生活,成为文房清玩,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其中,大彬提梁也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器。

  相比而言,陈鸿寿(号曼生)又将紫砂的意蕴提升了一个层次。陈鸿寿以书法篆刻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嘉庆二十一年,陈鸿寿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为官时,结识了杨彭年,并对其制壶技艺给予鼓励和支持,文人学士与陶人开始合作制壶。在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之前,紫砂壶造型大都承袭前代造型,陈陈相因。因陈鸿寿酷爱紫砂,在公余之暇,创制紫砂新样,不仅设计出多款造型简洁、面目一新的壶型,陈鸿寿还亲自捉刀,在壶上刻出雄奇古雅的书体和契合茶壶本身意境的题句,后人称之为“曼生壶”。

  在此之后,“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文人壶风大盛,紫砂创作进入另一番境界,在紫砂历史上,也出现了流传至今,被视为经典的“曼生十八式”,造型有的取自然现象,有的出自于植物的形态,也有取实用器物的、取仿古器的,取几何形的,为茗壶造型史上的一次创新。文人和壶艺人联合在一起,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陶瓷研究专家王建中曾表示,紫砂中的经典款就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在使用过程能让饮茶者感到愉悦。而紫砂中蕴含着的作者情感个性与艺术风格才是成就其经典最重要的原因,例如,时大彬紫砂壶的朴厚简练,陈鸣远紫砂壶的精巧绝伦,陈鸿寿创制的壶高雅脱俗,而邵大亨壶则大气磅礴……

  紫砂陶器形诞生后,在不同时代艺人手上,又出现不同的风格,不仅体现出经典的形式,又有新颖、合乎时代审美变化的美感,这些传承至今的经典造型,已成为“跌不破的形款”。虽然历经几百年历史演变,仍然保持着造型魅力,深受紫砂艺术和使用者喜爱,成为延续不断的经典。

 

34.9K
猜您喜欢
  • 王春明紫砂壶作品欣赏
    王春明紫砂壶作品欣赏   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出自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的《满庭芳·咏茶》。细腻传神...
  • 品味紫砂 品质人生(图)
    品味紫砂 品质人生(图) 时搭配一把好壶则让品茗更添几分乐趣。茶壶以茶而生,不同器皿当配不同茶叶。而紫砂壶以泡出...
  • 投资紫砂壶大师作品最靠谱
    投资紫砂壶大师作品最靠谱 在挥汗如雨的夏天,恐怕没有什么能比一杯香茶更让人神清气爽,暑意顿消了。现如今,广州到处...
  • 紫砂壶不啻为一只蓝筹股
    紫砂壶不啻为一只蓝筹股 近年来,深圳紫砂壶收藏投资者队伍在不断地扩大,据深圳市罗湖区茶行业协会紫砂会员单位不完...
  • 紫砂陶塑受藏家关注
    紫砂陶塑受藏家关注 在名师林立、各擅其长的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秀棠先生的才华、技艺和...
  • 50亿元能否撬动紫砂收藏
    50亿元能否撬动紫砂收藏 先以1 04亿元从韩农生手中收购28把顾景舟紫砂壶,再发布一份2万多字的紫砂产业可行性报告,...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