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国回归的32件金饰片中,最大的金鸷鸟。其边缘有9组18个小孔,应为绑缚其他物品时穿线的部位。
7月20日,甘肃省省长刘伟平从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手中接过从法国回归的32件文物。此次回归的文物是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出土的金饰片,也是我国通过科技、考古、司法三方面证据,首次追回的非法流失海外文物。
如何对此次从法国追索回来的32件金饰片作“亲子鉴定”,确定它们出自大堡子山墓群?
甘肃省文物考古所所长王辉介绍说,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位于礼县城东13公里处的永兴乡和永坪乡境内。1992年至1993年,此遗址遭到疯狂盗掘,两座秦公大墓被盗掘一空,质量较好的大片金片全部被盗,只有劫后残余的8件小的金饰片。而这8件小片金饰片,成了确定流失金饰片“身份”的重要依据。
王辉表示,首先,它们的工艺、技术特征、制作方法相同;其次,通过成分分析,测定金片的本体成分及粘在金片上的土、朱砂,发现这些金片的本体和附着物成分也都相同。这就像通过“DNA”作“亲子鉴定”和通过“指纹识别”验证身份一样,具有唯一性特征。由此,文物部门断定大金饰片也是从这个墓中被盗的。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化司司长段勇表示,追回文物需要提供3方面证据:一是考古学证据,二是法律方面证据,三是技术分析证据。通过对小型金饰片的分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证据链,是这批文物能回归的主要证据之一。
据介绍,此次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回归仅仅是开始,还有大批文物散失在世界各地。综合多方面线索,目前已知大堡子山流失文物有81件,“客居”于英国、法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段勇说:“国家文物局会借鉴这次经验,完善相关调查工作,积极提出追索,在恰当的时机将流失文物追回。”
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甘肃省省长刘伟平、甘肃省政协主席冯健身等出席了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移交仪式,并参观了“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展览中,除法方返还的32件文物外,还同时展出了甘肃文博机构收藏的大堡子山文物秦子鎛、石罄、金饰片等109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