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神农架鸡血梅花玉或成下一个天价宝石 13亿年孕育

2015-07-03 14:49:47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藏品 > 内容

鸡血梅花玉

鸡血梅花玉

  近日,产自湖北神农架林区的鸡血梅花玉(也叫神农鸡血玉、神农鸡血石)在收藏市场上引起热议,受到许多收藏界人士的关注,并有专家预测:神农架鸡血梅花玉或成下—个天价宝石。为什么会引发此次热议?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

  13亿年的时间孕育最老玉种

  神农架林区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中纬度天然绿洲地带,是唯一一个中国最早形成的山脉,有16亿年之久,其矿产资源丰富,是古老玉种的发源地。经地质专家勘探,神农架鸡血梅花玉矿产形成于中元古界地质时期,距今大约10—13亿年。漫长的岁月,造就了神农架鸡血梅花玉极高的玉化程度。

  开采难度大,储量稀少罕见红玉寓意美好

  鸡血梅花玉以鸡窝矿形式分布于神农顶峰万丈悬崖之上,由于生长在原始森林,山高林密,常人根本无法攀登上去。再者由于地势险峻,无法机械作业,只能靠人工采挖,再用背篓背下山,整个过程都是原始开发模式,更加大了难度。而据当地山民了解到,—年12个月中只有夏季6—8月可以进行开采,其余时间均是封山状态,究其原因,是因为除了这几个月之外,山上长年冰雪覆盖。自然条件恶劣,季节性不可控,人工开采难,可想而知它的难易程度了。

  据湖北神农架林区鸡血石研究所韩所长介绍,目前已探明的储量为1000吨,而含“血”量超过50%的鸡血梅花玉在选材上是万里挑一的,可以说是纯度上乘的极品。

  在中国的玉石文化中,玉石从开始的功能佩戴,到后来的精神寄托,—步—步发展成“福佑平安,用于传家,象征安康”的文化信念,这又成就了其极高的寓意和文化。

  逢红必涨专家预测或成下一个天价宝石

  近年来,专家普遍认为,由于资源稀缺性及不可再生性,玉石市场的前景仍在稳步前进。作为最新发现的神农鸡血花玉,其形成年代却远超和田与翡翠,成为最古老的玉种。而与和田玉、翡翠相比,鸡血梅花玉也拥有着和田玉都不具备的优质特征:天然红韵,显性红色。而它的红色成因是矿石中铁元素、铜元素浸染于矿石晶体中显示而成。这是它区别于其它玉种的最大特征。和田玉自古以来以羊脂白玉为首选,翡翠则是翠绿度更佳为上品。而作为独占白、绿玉种代表的和田与翡翠,红色的稀缺正好使神农架鸡血梅花玉弥补了红玉市场的空白。

  中国人自古以来尚红、尚玉。在所有的玉石中,红玉的地位至尊。论玉之色曰,“赤如鸡冠”,红色排第一。玉石行业俗语云“红黄为贵”,红色排第一。在玉石实物评价中,红色也是排第一。红色玉种最难得,最珍贵,而在逢红必涨的玉石市场环境下,几乎是逢玉必涨,逢红必涨。比如和田玉、南红、战国红,都是炙手可热的收藏焦点。顶级和田玉现在一克要3000元到上万元。南红现在市场价200元—1000多元/克,3年涨了3万倍。

  神农架鸡血梅花玉作为罕见的红色玉种,升值潜力巨大,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天价宝石。

  【阿富汗印章】

  采用汉白玉镶嵌鸡血玉的工艺浑然天成,阿富汗玉的雪白剔透衬托了鸡血玉的色泽艳丽,黑红分明,凸显了整个印章高端大气的气质。

  【条形章】

  鸡血玉是最适合做印章的玉种,被称为印章皇后。古代的帝王都很喜欢鸡血玉印章,是身份的象征。神农架鸡血玉印章上内容非常丰富,就像神农架的一山一水一云,让人浮想联翩。

34.9K
猜您喜欢
  • 盛世中华建国宝玺献礼建国70周年活动将在北京举行
    盛世中华建国宝玺献礼建国70周年活动将在北京举行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从北国山麓到南海礁屿,从西部高原到东方沃野,亿万中...
  • 19世纪名媛交际外的生活 巴黎****群像
    19世纪名媛交际外的生活 巴黎****群像 今年,法国奥赛美术馆(Muséed‘Orsay)以“辉煌与悲惨:1850-1910年****群像”(Splendour...
  • 十多名马来艺术家组团参展南京美展
    十多名马来艺术家组团参展南京美展 展览海报  海外参展│首届获奖艺术家带领十多名马来艺术家组团参展  2015第二届南京国际...
  • 博特罗的胖娃娃们有多重
    博特罗的胖娃娃们有多重 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博特罗(FernandoBotero) 凭他以“胖娃娃”为主角的绘画和雕塑作...
  • 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漫漫追索路
    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漫漫追索路 近日,通过中法两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相关人士的积极努力,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
  • 齐白石的情商高:但不虚情假意
    齐白石的情商高:但不虚情假意 在许多记述中,齐白石被描述得像是个孤傲、吝啬、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倔老头。但当我将一些记述...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