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家谱由藏界回归社会

2015-05-06 00:27:49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内容
家谱收藏

  今天是清明节,人们祭祀先人时,难免会想起失传已久的家谱。古人说“人必有家,有家必有谱”,家谱文化曾是清明祭祀文化的核心,然而自近代以来,长期的战乱与文化的变革使得这种文化逐渐消失。家谱如今已成为一项珍贵的收藏品,许多人四处寻觅它,为的是升值获利,但也有一些人研究手中的家谱,从中拾起了不少失落的记忆。

  家谱曾被视作史料

  还有一定文学价值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它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家谱对历史沿革、世系繁衍、居住迁徙、人口流动、族产名绩、科举仕宦、传记艺文、婚丧祀典、族规家法等等都有详尽的记载。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据考证,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在古代,家谱被视为重要史料,史学家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在其著作中均参考引用了不少谱牒。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写道:“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梁启超也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

  除了史家,古代文学家也深谙谱牒之学,如“唐宋八大家”,他们既是文学大家,也是谱学大师。韩愈与柳宗元推崇家学、家谱与家训,“三苏”与欧阳修创立“苏式”与“欧式”的修谱范式,影响深远。家族编修家谱、制定家训时以期更臻完善,往往邀请名贤巨儒、宦游旧交,作序写传、参与考订。元明时期的“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九世同居,号为“江南首族”,其家谱被历代帝王推崇备至、褒奖不断,这除了族长敬业持家外,也离不开大儒柳贯、吴莱、宋濂等的积极参与鼎力支持。此外,中国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如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它们既是德育教材也是很好的文学教材。

  家谱一度濒临失传

  收藏使其重获关注

  在古代,家谱是家族私藏的传家之宝,一般不会轻易转让。而进入现代社会后,家谱却一度被视作“封建桎梏”,这种片面认知导致其编撰中断,并大量流向市场。为了不让家谱就此消失,一些有识之士出于保护的目的开始收藏家谱,例如破“四旧”时,郑振铎等人就曾经抢救性地购买收藏了大量的废弃旧家谱。

  改革开放后,人们对家谱的态度虽发生了转变,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能够认识到家谱的收藏意义和市场价值的人依旧寥寥无几。当时,只要愿意出钱投资,购买一卷家谱只需五十、一百元,而花上千把元就能将整套家谱收入囊中。可悲的是,民众对家谱认识缺失最终便宜了西方藏家,珍贵家谱流失海外的事情时有发生。面对严峻的新形势,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各大图书馆纷纷对家谱展开了抢救性保护。据了解,目前国内各大图书馆仍在千方百计地搜罗、购买部分缺藏的家谱,同时他们也不断倡议各家族把新修的家谱赠送给公立图书馆收藏。

  家谱受到图书馆重视后,市场上家谱资源已明显短缺,随之而来的是家谱的涨价。许多人都想收藏家谱,特别是收藏名人家谱以及名人编修的家谱,但如今它们的收藏门槛,比如价格已经很高了,一般人承受不起。家谱的价格不是坐地起价,一般而言应是根据家谱的版本早晚、品相好坏、存量多寡、内容优次、名家题词有无等因素来判定的。那家谱收藏还有捷径可走吗?还真有,如今随着寻根热的兴起,家谱收藏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不少家谱学者和寻根者认为,现代印刷版的家谱和数字光盘家谱也同样具有收藏、研究与寻根问祖的指导价值。

  家谱研究意义重大

  当代人有责任推广家谱文化

  随着家谱收藏价值的日渐凸显,其研究价值也渐渐受到重视。对于研究者来说,老家谱是多个时代的小百科,它可以提供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诸多信息。家谱收藏中,成谱时间越前,姓氏越稀少,其研究价值就越大。上海图书馆谱牒中心是全国最大的家谱收藏研究机构,作为一名“寻根迷”,笔者是这里的常客,我在此查阅的家谱数以千计,它们给我研究家谱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笔者看来,历史悠久、谱系完整、版本珍贵、赞序繁多的各个姓氏家谱,真可谓是一部部家族宝典,查阅起来令人如入宝藏,乐不思返。

  家谱的收藏研究虽然乐趣无穷,但目前国内对于家谱研究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目前国图与上图等图书馆馆藏家谱数目虽大,但被研究、利用的家谱百不一见。究其原因,一是专业人员缺乏,二是秘藏图书馆,不见天日。由此可见,即便藏家有不计得失,甘于坐冷板凳的学术热情,但若想对家谱研究有所贡献仍是相当困难的。家谱研究需要家谱专家与传统文化爱好者及收藏者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有关大学院系、国家图书馆、科研机构与各个姓氏宗亲会进行合作,从而实现家谱由投资增值到研究利用的功能转化。相信随着家谱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加深,家谱会从秘而不宣中解放出来,而藏界对它的开放性研究与利用也一定会掀起一股重修家谱的热潮。

  (柳哲)

  来源:西安晚报

34.9K
猜您喜欢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
  •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
  •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七十年的岁月,足够让一个孩子成为老人,足够使一把刻刀锈迹斑斑,足够将一段精神铭刻于...
  •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
  •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乙未新夏,甘霖普降,潍水碧波,白浪银光,画都丹青,翰风骀荡。经由潍坊市博物馆精心筹划多...
  •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元代虽然属于一个立国较短的朝代,但陶瓷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