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期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背板挖圆开光式)(图7)
此背板挖圆开光式四出头官帽椅长59cm,宽44.5cm,高98cm,在诸多要素特点上,大致与上例(图6)相同,如:
一、鹅勃后移,无联帮棍,年份当早。其背板上的圆形开光为重要特点,它又一次证实,明晚期光素家具的装饰方式——锼挖。这一特点与无联帮棍的形态,同为年代判定依据;
二、独板靠背上下端左右四角均饰以花牙;
三、座面为硬板,座下两侧、后侧皆为刀子牙板;
四、花牙、牙板边沿起浑厚阳线。
明晚期 黄花梨圈椅(三攒装板式)(图8)
此三攒装板式圈椅长61.6cm,宽43.9cm,高91.8cm,明晚期制作特点明确:
一、无联帮棍;
二、管脚枨为“低、高、低”式;
三、靠背板三攒装板,上段锼挖海棠形开光,下段挖亮脚,但无任何雕饰,呈光素期三攒靠背板范式。三攒式在明晚期已经存在,只是时无雕刻之艺,仅以锼挖开光、镶嵌大理石板、瘿木作为装饰,明万历朝刻本版画插图可证。
除了时代特点鲜明之外,此椅造型优美异常。三弯鹅脖后移,显出三弯的出头修长而前倾,整个器物为之富有动感。鹅脖移后的空间,填补以上下角牙,同时加强力学支撑。尽管各个构件细巧,但靠背板的宽大,正视之,椅壮硕而安稳。审美匠心与制作能力完美结合,堪称翘楚,各构件进退自如,增损得当,可见操作层面背后的思维逻辑,以及巧匠对体系空间处理法则的杰出应用。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