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文玩手串的源与流(一)

2015-05-06 00:26:03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内容
文玩手串的源与流(一)

  姜跃进

  北京莲花居居主

  说到手串的起源,朋友们大都知道是源于古代的佛珠。在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甄嬛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清代皇帝、嫔妃以及朝廷官员们佩戴的朝珠。乍看起来,这两种形式前者与中国古代一些贵族朝服上的佩饰很相似,而后者则与今天的文玩手串更加接近。也许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清代朝珠与我们现在盘玩的手串都同源于佛珠,那么文玩手串会不会与清代朝珠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接下来姜哥将与大家共同追本溯源,探究中国历史中珠串的源与流。话题将分成三部分逐一呈现,虽然有点长,可是能为您详细地理清手串的来源及演变过程,让您在玩的同时还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本期,先为您讲解一下中国历史中最早的珠串和古印度时期的佛珠。

  中国上古文化中的珠珠串串

  珠串作为一种佩饰,在中国绝对是由来已久。在北京房山山顶洞人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就出土了距今约1万多年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所生产的“珠串”。山顶洞人所佩戴的首饰,是用有穿孔的兽牙、贝壳、小石珠、鲩鱼眼上骨等串连而成。这些形态各异的骨、石饰件就是山顶洞人的“护身符”,将各式各样的珠子穿起来,作为颈饰佩戴。考古还发现,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各地遗址中也都有大量穿孔的石珠、骨管、蚌、玉、玛瑙等饰件出土。它们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中华大地,且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自此之后,串珠的文化遗物便不绝如缕、绵延传承。

  商周时期,玉文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玉石骨器的制作也极其发达。周代的贵族以玉、石、玛瑙等珍贵材料穿成串,称做“礼玉”,用来佩戴以显示其身份或地位。这种习惯到秦汉以后式微,但似乎仍然有所传承。“珠串”这种用较有价值的材料通过贯穿丝线(有的还饰以璎珞)来作为装饰的形式,因制作简易而在历代贵族中十分流行。直到魏晋、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土发展并兴盛起来,一种叫“佛珠”的宗教用品在寺院甚至社会上也逐渐流行。佛珠遂成为与本土珠串文化发展并行不悖的饰件及用品。

  古印度时期的佛珠

  佛珠最早诞生于古印度,但古印度早期佛教却没有使用佛珠,见于记载的佛珠使用始于公元2世纪左右。中国有关佛珠的最早记载是《续高僧传》中所说隋唐时代的道绰大师,他教人们拿着念珠持诵三宝名号。佛珠本不是佛教始创,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佛珠的记载。而佛经记载,佛珠多出于后期的经典,然而在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载。所以依律典的南传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的,但在密教中佛珠却极受重视。

  实际上,佛珠与古印度的“菩提”文化颇有渊源。据传在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王国的一棵菩提树下悟道。那时佛祖还是迦毗罗卫王国净饭王的太子,他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并开创了佛教。随着佛教的盛行,释迦牟尼的思想瑜伽为世人所尊崇,而他成佛之处的菩提树也成为了佛教徒所尊崇的圣物。很多佛家经典中都有称颂菩提树的典文,人们也相信菩提树具有无限的神力,所以菩提树也和舍利子、佛像一样是众多佛家信徒膜拜的圣物。而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除了有僧侣宣讲、修建寺庙、水陆道场等活动之外,栽种菩提树也是一项重要活动。优美雄壮、高大挺拔的菩提树给人以无上的神圣感,为庙宇增添了几分法相庄严,也加深了自己同佛教不可割裂的关系。直至今日,信奉佛教的南亚与东南亚诸国依然深信菩提树与佛教有着极深的渊源,如斯里兰卡的国旗上就绘有四片菩提叶,以表明佛教是斯里兰卡的国教。

  佛珠本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于记诵和束心的工具和信物,故又称“念珠”。 因佛祖释迦牟尼讲法、圆寂于菩提树下,所以菩提树被奉为佛教圣树。于是,古印度的佛教徒将菩提树的树籽(也就是菩提子)贯穿成串,在诵经念佛时即可记录诵经次数,后来干脆也兼用其他一些植物的种子一颗颗穿成珠串作为念珠。除念经的作用外,佛教徒手持佛珠在佛教中被认为能消除业障,象征一种美好的愿景。佛珠从使用方面来讲可以分为三种,即挂珠、佩珠、持珠。挂于颈部胸前,谓之挂珠;戴在手腕或臂上,谓之佩珠;握于掌中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谓之持珠,也有谓之念珠者。

  早在佛教诞生前,印度婆罗门教的教众就已经开始使用佛珠了。宗教信徒们通过对佛珠的盘捻记诵修行,佛珠便是一种辅助修心的工具,而修行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得菩提正觉,即获得了却尘世三千烦恼而领悟未来的无上智慧。有专家以为,原始佛教没有念珠,是受婆罗门教影响。但从婆罗门教发展出来的印度教,其重要的法器就是念珠。从公元4世纪开始,念珠就开始流行于印度佛教中。据佛教典籍《佛说木槵子经》记载,很早以前佛家便以木槵子制作佛珠,后来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承发展,人们逐渐将诸多天然植物种子、果实、根茎等用于佛珠的穿制,这些珠串常常体现了其所蕴含的修持内心的深刻意义,即“菩提”之意,于是人们便开始将这些树籽通称为“菩提子”。而随着佛教的发展,菩提子的种类也在不断发展,但均同佛教有着极深的渊源。

  (作者系中国收藏家协会文玩收藏委员会主任)

34.9K
猜您喜欢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
  •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
  •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七十年的岁月,足够让一个孩子成为老人,足够使一把刻刀锈迹斑斑,足够将一段精神铭刻于...
  •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
  •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乙未新夏,甘霖普降,潍水碧波,白浪银光,画都丹青,翰风骀荡。经由潍坊市博物馆精心筹划多...
  •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元代虽然属于一个立国较短的朝代,但陶瓷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