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西周重器鉴赏:大盂鼎

2015-05-06 00:25:19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内容
大盂鼎

  年代:西周    

  方位: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三层二号中央大厅)

  西周时期的毛公鼎、大盂鼎和大克鼎,器型雄浑厚重,铭文字数众多,堪称青铜器中的重器。因为三者都出土于晚清时期,故并称晚清“海内三宝”,闻名于世。其中,大盂鼎是迄今所见西周最大的青铜鼎,现在就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盂鼎在清朝道光初年,出土于西周的发源地、著名的青铜器之乡——陕西岐山县。

  要破解青铜鼎的身世,一般要从鼎上的铭文入手。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大都是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

  大盂鼎腹内侧铸有19行铭文,共291个字,铭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的史实。其文雄壮凝练、圆润遒劲, 用笔方圆兼备,字体端庄美观,布局质朴平实,通篇铭文气韵生动,疏密得当,让人叹为观止,堪称西周早期的金文书法杰作。

  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给大盂鼎带来了无数曲折的故事。它自出土之日起,几经辗转,风波不断。

  清朝同治七年,著名的金石收藏家潘祖荫从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手中得到了大盂鼎。潘祖荫对金文颇有研究,得到大盂鼎后,很快弄清了大盂鼎腹内铭文的内容,并认定这件铸造于西周康王时代的礼器是无价之宝。鉴于宝鼎铭文中提到了西周贵族“盂”,所以,潘祖荫就将这件宝鼎定名为大盂鼎,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大盂鼎,另一件青铜重器大克鼎也是潘祖荫的珍藏。潘祖荫病故后,其弟潘祖年将二鼎运回故乡苏州,作为传家之宝,谨守护持,绝不示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苏州沦陷。潘家后人将二鼎深埋保存。后潘氏全家避难到上海,直到战乱结束,二鼎得以安渡劫难。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了。大盂鼎的第八位主人、潘祖荫的孙媳潘达于也已经年过半百,她深知单凭她一家,实在无力保护这两只无价的宝鼎。1951年,潘达于给华东文化部写信,表达了捐鼎的决心。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大盂鼎与大克鼎便陈列在馆内。

  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大盂鼎从上海来到北京,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2004年3月14日,是潘达于老人的百岁寿辰。为了感谢这位为国捐宝的老人,上海博物馆请回了大盂鼎,并举办了“百岁寿星潘达于捐赠大盂鼎大克鼎回顾特展”。

  如今,历经风雨的大盂鼎静静地伫立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厅内,周身散发出一种洗练、凝重的大气之美,充分体现出西周王朝的鼎盛之势。大盂鼎内的铭文是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专家所重视。

  栏目主持 赵婷 

  来源: 北京日报

34.9K
猜您喜欢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
  •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
  •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七十年的岁月,足够让一个孩子成为老人,足够使一把刻刀锈迹斑斑,足够将一段精神铭刻于...
  •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
  •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乙未新夏,甘霖普降,潍水碧波,白浪银光,画都丹青,翰风骀荡。经由潍坊市博物馆精心筹划多...
  •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元代虽然属于一个立国较短的朝代,但陶瓷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