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洪明刻红泥兽耳方瓶

2015-05-06 00:24:33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内容
图1

  江苏南京 安然

  紫砂瓶多用作欣赏陈设,因此制作极注重泥色、造型与装饰。图中所示的这件红泥质地紫砂方瓶,通高18.5厘米,瓶体四方,丰肩,瓶身向下渐收,收至底部成正方,上部长颈,中间收束,上下渐放,弧度舒缓优美,瓶口亦呈四方,口沿平展。肩部左右装饰衔环兽首,瓶身前后施以陶刻。

  有的紫砂瓶除陶刻外还加以彩绘装饰,这只瓶则单纯作素刻,刻绘内容为一诗一画。一面(图1)为两句诗:“枝凉知鸟静,风动月依竹”,字体行草,笔势潇洒,其实不是笔而是刀,以双刀刻入,中间刮平,显得如碑刻一般遒劲,字美,刻也美,令人赏心悦目。只这两句诗,读来便觉有画面浮现眼前,月夜、微风、竹影、栖鸟……使我记起十年前在扬州的一个春夜,那是参加华东作家采风团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光明媚中将瘦西湖、双博馆、古运河、个园走了一遭,最后来到寄啸山庄,也称何园,我们留在此晚餐。闭馆后,偌大一个园子失了白日的热闹嘈杂,花园曲径,亭台楼阁,山石绿水都安静下来,敞轩花厅中灯火通明,笑语频传。我是个不胜酒力的人,悄悄跑出门外躲清静,一出室外,则见月明星稀,寂静非常。这样的情景只在影视里见过,自己亲历觉得很新奇,独自行于竹林甬道,心中微微不安,回首花厅中灯光人影,有种不真实之感。抬头仰望,只见明月悬于幽蓝天际,轻风过处,花木沙沙作响,竹枝纷纷摇动,似有什么东西出没其间,想这可是数百年的老宅,不免心慌,便急忙回身返至酒酣耳热的人群中去了。都说人类在进化,依我说是倒退,今人作不出古人那样情致的诗来,五言七言一句两句,便将所有都说尽了。这话题扯得有点远,回来接着说红泥方瓶。

  方瓶上与诗相对的那一面(图2)刻着两丛竹,一竖一横,竖的纤细飘逸,横的劲挺有力,竖长横短高低错落,将瓶面布局得恰到好处,走刀快而有力,将竹节的张力和竹叶的动感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虽只一幅小品,却以简驭繁,风致动人。竹旁有一行草书落款:洪明写。这洪明不是旁人,他正是出身于紫砂世家,深厚功力来自家学渊源的邵洪明。

  宜兴紫砂陶业有几大世家,如邵家、范家、徐家、鲍家等,邵洪明即出生于邵家。邵家这一支最早从事陶艺的可以上溯到明代时大彬的弟子:邵文金、邵文银两兄弟。到了清中期,邵家又出了两兄弟:邵大赦与邵大亨,两兄弟都是制壶名人,邵大亨是陶艺界公认的一代巨匠,兄长邵大赦也功力不俗,有佳器传世。邵大赦的第三个儿子邵云如自幼喜爱书画,欣逢良师卢兰芳悉心指点,日后便操起陶刻这门手艺,他聪慧过人技艺高超,清末时在阳羡紫砂陶业公司既当公司经理,又做刻字先生,晚清民初鼎鼎大名的岩如、北岩、逸然轩主人便是他的名款。邵云如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都继承父业从事陶刻,长子鸿坤,次子便是这方瓶书画的作者:邵洪明。鸿坤、洪明两兄弟在民国时期常与制陶名家合作,作品很有文化底蕴。自上世纪50年代始,紫砂陶刻界又升起一颗新星,艺名叫做“云石”,这是任淦庭为自己的弟子所取的艺名,现在很多紫砂器上可以见到云石落款,所刻很见功力,亦为藏家所喜爱。这云石本名邵新和,他的父亲就是邵洪明。邵新和除了云石这个艺名外,还曾用“邵业”为艺名,其意义就是要继承和发扬邵家的紫砂陶业。数百年来代有才人,宜兴紫砂陶艺正是在家传师承中与时俱进,传承光大。

  来源:收藏快报

34.9K
猜您喜欢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
  •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
  •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七十年的岁月,足够让一个孩子成为老人,足够使一把刻刀锈迹斑斑,足够将一段精神铭刻于...
  •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
  •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乙未新夏,甘霖普降,潍水碧波,白浪银光,画都丹青,翰风骀荡。经由潍坊市博物馆精心筹划多...
  •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元代虽然属于一个立国较短的朝代,但陶瓷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