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出这幅画与其他的清供图最大的区别了吗?没错,中间那个瓶子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用古器物拓印下来的。这就要说到清末民初文化界的流行时尚了——当时不少文人、艺术家对金石学和古器物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珍贵的青铜器、陶器等成为他们案头清供的首选物品。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清供绘画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样式,即在古器物全形拓本上加绘花卉,或以古器物为主体进行创作,这一风格在海派绘画中尤为明显,广东一些画家,如谈月色等,也创作了不少这一类作品。李凤廷的这幅《献岁发春图》也属此类作品。画中的古瓶上有铭文“大吉”二字,甚得器物主人喜爱,于是邀请画家以此作画。画家便画了一折枝柿子插在瓶中,并以牡丹压花脚,柿子和铭文组合成“百事大吉”之意。另外,竹叶和古瓶在一起,就有“竹报平安”的意思。水仙和松枝组成“群仙拱寿”之意。迎福纳祥的民俗和金石考据学通过绘画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亦成为晚清清供绘画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