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画创作于通脱木植物茎髓刨出的薄片上,颜色艳丽,立体感强,可媲美刺绣和漆器。在没有光学摄影的年代,通草画作为当时中国的明信片,记录了珠三角地区的社会民情,自然风貌,成为中西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十八世纪,通草画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被带到西方之后,成为西方人争相阅览的图画。现如今,由于绘画工艺已失传一百多年,加之保存艰难,200多年前的通草画存世数量稀少,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和科研价值,是镇园之宝。
来源:番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