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珍宝背后的故事:青铜美器四羊方尊

2015-05-06 00:23:39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内容
四羊方尊 年代:商 方位: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地下一层)

  国博君

  羊年在即,盘点中国最知名的“羊文物”,无论怎么选,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都会名列前茅。

  方尊上最引人注目的装饰,当属位于肩部四角的卷角羊头,“四羊方尊”便是由此得名。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则附着于方尊腹部及圈足上。方尊上装饰着精美的纹饰,羊的前胸及颈背部布满鳞纹,两侧饰有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雄浑厚重,却又不失端庄典雅,是辉煌青铜时代的杰出代表。

  “尊”是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在商、周时期,青铜尊经常作为礼器出现在祭祀仪式上。那么,作为礼器的四羊方尊,为什么以羊作为器身的形状呢?

  先秦时期,羊在祭祀礼仪中的地位仅次于牛。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在当时叫作“牺牲”或“牺”。以这些牲畜为造型的尊,被称为“牺尊”。 四羊方尊上的羊头造型,极有可能象征着作为祭品的羊。当时的统治者通过祭祀活动,希望获得上天的眷顾,所以在祭祀礼器的设计上处处用尽心思。

  自古中国人对羊这种温顺、可爱的动物就喜爱有加。甲骨文中的“美”字,就是头顶大角的羊形。“吉祥”的“祥”是“羊”字的后起字。看来,古人早就把羊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了。人们还用“德如羔羊”来形容士大夫操行洁美、进退有节。羔羊跪乳的习性,被后世演绎成了孝敬父母的典故。

  除了造型生动的羊头以外,四羊方尊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其精湛绝伦的青铜铸造工艺——器表布满纤细的云雷纹,颈部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部装饰为蛇身而有爪的龙纹。龙纹为高浮雕,从方尊的四边蜿蜒于前。每一面的龙纹中间,都有一个双角龙头从方尊器身上探出来……

  细心的观者可能会发现方尊的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处,都是扉棱。这一小设计,却有着大作用呢。

  陶范铸造法到商代中期已日臻完善。在制作造型复杂的青铜器时,古人往往采用接铸法作为基本工艺,即将器身与附件分别铸造,然后再接铸为整器。四羊方尊就是用接铸法铸成的。商代工匠先将羊角与龙头分别铸好,然后进行接铸。如果没有高超的铸造技术,很难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然而,在四羊方尊身上却找不到拼接的痕迹。原来,那些扉棱便是用来遮掩接铸痕迹的巧妙设计。

  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物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可谓匠心独运。生动繁复、寓动于静的纹饰给冰冷厚重的青铜器增添了端庄、典雅的神韵。

  不过,如今被誉为青铜器典范的四羊方尊,也曾命运坎坷。

  1938年春天,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山村,后几经辗转,被保存在中央银行湖南省分行的地库中。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兵临长沙,古城危机四伏。四羊方尊被银行工作人员转移到沅陵县。然而,方尊最终未能在战火中得以保全。在空袭中,一颗炸弹在方尊不远处爆炸,把它炸成20多块……

  1952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历经探寻,终于找到了四羊方尊的碎片。在经过两个多月的修复后,四羊方尊在湖南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恢复了原有的迷人风采。

  1959年,国庆十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四羊方尊被上调北京,从此落户北京,成为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栏目主持 赵婷 

  来源:北京日报

34.9K
猜您喜欢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
  •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
  •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七十年的岁月,足够让一个孩子成为老人,足够使一把刻刀锈迹斑斑,足够将一段精神铭刻于...
  •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
  •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乙未新夏,甘霖普降,潍水碧波,白浪银光,画都丹青,翰风骀荡。经由潍坊市博物馆精心筹划多...
  •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元代虽然属于一个立国较短的朝代,但陶瓷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