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傅抱石书画作品辨伪

2015-05-06 00:23:04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内容
图一

  黎展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1933年留学日本,以画、文、书、印、“四绝”全才崭露头角。1935年回国后除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美术史教授外,先后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中年创立“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人物山水技法》、《中国美术年表》等书。代表作有《潇潇暮雨》、《九歌》、《江山如此多娇》等。

  傅抱石的《湘夫人》作品,满纸木叶随风飘洒,或近或远,或聚或散,徐徐的翻飞降落……一位典雅的女性,亭亭玉立,微步其间,娟秀的面庞上,柳眉、杏眼、樱口,是古典的至美,那穿过落叶含情远望的眼波,隐隐透出了些许惆怅……一个清空洒落的境界,一个曼妙美丽的倩影。这就是傅抱石先生用画笔诠释的屈原《九歌·湘夫人》词意。

  《湘夫人》作品不仅刻画出人物焦灼、期待等待心上人的复杂心态,而且也将女性始终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一女性特有的微妙心理表现出来,“美要眇兮宜修”、“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即使在清冷、寂寞的氛围里,也要呈现出对生命,对美丽事物的热爱,欣赏、珍惜的精神意绪。画中人物背景的处理,除了水面大幅度淡墨渲染得以水气迷蒙的效果外,亦将湘君身旁松树不惜浓墨一再渲染,墨气幽深,强烈地营造出了蓊蓊郁郁的画面氛围,使画面呈现出勃勃郁郁的内在生发之气,灵动潜跃的精神之气、生命之气,减少了萧疏、肃杀之气的抒发,这也是此幅作品最值得体味深思之处。全图整体给人的感受是淋漓奔放、气势豪迈、笔墨极为雄伟,但由于人物衣纹线的灵动、细劲流畅,减缓了大笔墨、大笔触对视觉的冲击,同时由于画家对于画面的有效把握,使动静之间获得很好的均衡,因而又深得动静均衡之美,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难怪悲鸿与大千对傅抱石画面呈现出来的静气和灵气佩服之至。

  图一、图二乍一看,人物、着装、背景、动态、气氛、构图、色调几乎一模一样,“图一”纸、色、墨感觉较新和抢眼,“图二”纸、色、墨稍微朦胧一些,有明显的年份时间的气息,一般情况下一幅有半个多世纪的书画,原则上应该有岁月风烟的销蚀和打磨,纸张的气息会呈现出一定的旧气,甚至朦胧感,图二提供给我们的视觉效果恰恰有这样的顺理成章鉴定量化标准,而同一年代同一时期的“图一”作品有点反常,仍然依旧如新,如果不采用全面的鉴定、比较来衡量的话,很容易误判,造成很大的损失,尤其是傅抱石作为天价的画作,必须全方位透过现象看本质,才不会“一失眼成千古恨”。

  那么,这个关键的矛盾如何转化呢?首先,图二,尽管有旧气,但致命的是他的“笔墨彩”缺乏传统经典中所说的“神采为上,形则次之”这个亘古不变的定律。画面不够张力,不够视觉冲击力,而图一却有明显的精气神,呈现出强烈的美感。另外,图二还有明显的败笔,就是人物背景的画法和处理,违背了历史的真实,人物应该是站于水气迷蒙的水边,而不是靠在墙边,如果是技法不周,同样也说不过去,只能说明一点,仿者既不懂历史,又理解偏颇,克隆没有克对。

  综上所述:图一是真,图二是假。

 

34.9K
猜您喜欢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
  •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
  •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七十年的岁月,足够让一个孩子成为老人,足够使一把刻刀锈迹斑斑,足够将一段精神铭刻于...
  •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
  •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乙未新夏,甘霖普降,潍水碧波,白浪银光,画都丹青,翰风骀荡。经由潍坊市博物馆精心筹划多...
  •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元代虽然属于一个立国较短的朝代,但陶瓷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