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稿、抄、校本,是苏州博物馆馆藏清代古籍的最大特色。其中既有位高权重的名臣,如清汤斌撰,稿本《汤文正公手书文稿》(图6),此书有田兰芳、吴大澂批,王廉跋。又如清潘世恩撰,稿本《潘世恩日记》存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至二十六年之记载;清潘祖荫撰,稿本《潘祖荫日记》存清同治二年(1863年)、光绪七年(1881年)至十三年、光绪十五年至十六年;清洪钧撰,稿本《洪钧日记》存清同治九年至同治十年、光绪二年至光绪四年、光绪七年至光绪九年、光绪十年至光绪十三年、光绪十八年至光绪十九年。又有著述等身誉满学林的硕儒,如清惠栋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稿本《周易古义》,吴中惠氏家族,乃清代著名的学术世家,红豆老人惠周惕、子红豆先生惠士奇、孙小红豆先生惠栋,皆为海内儒林所推重,与高邮王氏、金坛段氏并称朴学泰斗。再如清钮树玉撰,清嘉庆四年(1799年)稿本《说文新附考》;清王芑孙撰,稿本《王铁夫先生游山诗》存一卷。清张廷济撰,稿本《张廷济日记》存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二十三年。此外如元郭翼撰,清乾隆钞本《林外野言》二卷,此书为长塘鲍廷博以朱、墨、黄三笔批校,又有劳格墨批和丁祖荫纸条夹批;明陶宗仪辑,清昭文张金吾爱日精庐精钞本《游志续编》,有赵宗建批校句读。
这些稿、抄、校本中亦有苏州名门望族的诗词文赋随笔日记,如潘世恩、潘曾莹、潘曾绶、潘钟瑞、潘祖同、潘祖荫、潘观保著述20余种,又有近现代学者名人的作品,如清冯桂芬、陈玚撰,稿本《西算新法直解》八卷。清谢家福撰,稿本《燐血丛钞》四卷,此书为了解太平天国时期苏城劫难的重要史料。清吴荫培撰,稿本《吴荫培日记》存清光绪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清叶昌炽撰,清光绪十二年稿本《藏书纪事诗》,缘督庐主人所著《藏书纪事诗》,被誉为“藏家之诗史,书林之掌故”,是每一位从事古籍整理与版本鉴定人士的必读经典。而在诸多稿、抄、校本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清顾沅辑,清道光八年(1828年)稿本《吴郡文编》(图7),此书系顾湘舟用“然松书屋”蓝丝栏稿纸精抄而成,煌煌80巨册,搜罗历代文人有关苏州的名篇旧制,就当时所能知者几乎一网打尽,又有众多学者名家如石韫玉、梁章鉅、董国华、王同愈等,纷纷题名、作序、缀跋,实在是清代苏州地方文献之集大成之作。此种为顾氏后人、上海复旦大学教授顾翼东先生无私捐赠,将此无价瑰宝化私为公,高风亮节令人钦佩。
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倏忽而逝。但一代又一代的书生墨客以他们短短几十年的生命,默默撰写着一册又一册的心血文字。当千载之下,斯人虽已远去,他们用生命雕镂成的书卷还依然活在世间。每一个走进博物馆展厅的观众,每一个坐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读者,当您欣赏着橱窗里的卷轴,当您阅读着手中的古籍,希望都能宝爱这些先贤们遗留下的珍贵手泽。愿我们能更加珍惜善待古籍善本。唯有如斯,方能使所有美好的书籍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责编 潇然
来源:《收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