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展览 鉴赏 拍卖 奢侈 评论 藏品 人物 紫砂 书画 当代 油雕 瓷器 文玩 古籍 铜器 钱币 邮票 玉石 红木 影像 其他

清代篆刻用刀高人赵穆

2015-05-06 00:21:04    来源:互联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 > 内容
■ 赵穆篆刻“可久长室”

  ◆ 韩天衡 张炜羽

  字号类同的古人不乏其人,在清代篆刻史上称为“牧父”者也起码有三位,而时人一般只知篆刻大家黄士陵,素不知还有萧山的任晋谦和本文要介绍的生于“中吴要辅”常州的赵穆。

  赵穆(1845—1894),字仲穆、牧父,号印侯、老铁、琴鹤生。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年少时适逢太平天国在江南一带连年征战,名门世族纷纷避走他乡。赵穆喜好金石文字,却投师无门,全凭自习领悟。乱后与名士刘怿、徐葆光相过从,学殖益进。后移居杨柳埠(今湟里镇),附近张渚山多翠竹,赵穆削竹为简,雕刻铭文,喜爱文玩之士争相购置。皖派篆刻巨擘吴熙载于江南久负盛名,也令年轻的赵穆仰慕不已,他专程渡江投其门下,在扬州一住便是十年。吴熙载惜其才华,精心栽培,赵穆深得乃师神游太虚的用刀之秘,且变而化之。吴熙载好友兼画家王小梅、释莲溪皆与赵穆相善。后去姑苏、杭州,搜集金石碑版。赵穆性格狷傲,凡其看不过眼者,就算携金带银来求印也绝不奏刀,以致家中箪瓢屡空,有时不得不典质自己的印章来易米度日。赵穆的作品不仅得到吴大澂、任道镕、费念慈等朝臣、藏家的垂青,像徐三庚、赵之谦、胡钁等名家对其也无不折服。

  赵穆刻印虽得吴熙载亲炙,但他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不甘心步人后尘,为师法所囿。他的篆刻在入印文字、内容取材和刀法方面,别开蹊径。赵穆所处的咸丰至光绪时期,也是赵之谦、吴昌硕等多方借鉴新出土古文字资料,在印坛不断开辟新腔的繁盛阶段。赵、吴的触角涉及之深广,使印人觉得既新奇又似乎探索已达极限。而独具慧眼的赵穆受时风熏染,在深研秦汉玺印之余,将目光投向了汉代十六字砖铭、铜洗、泉范等这些尚未引起人们注意,或者原先不入古文字学者、印人们法眼的两汉铜器文字及宋元楷书私印、押印,极大丰富了篆刻创作形式。赵穆用刀沉着痛快机敏,对线条敢于逼杀,若刻朱文印,即使残断也在所不计。相反,这断续的线条每得笔断意连之效,平添出虚幻溟濛之趣,这与吴昌硕施力于“做”线条,似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耐人玩味。赵穆雅俗共赏的隶、楷书印,印文结构虚灵松秀,用刀高妙,了无斧凿痕迹,线条藏锋敛锷,含蓄凝练,似历经岁月的消磨,由此产生一种虚脱、溟朦之美感。此外赵穆所仿效的汉印一路,深得烂铜印的金石之气。线条古拙敦厚,空灵苍浑,又充满笔墨意趣,较之吴熙载似更多了些厚重和浑穆。

  赵穆一生勤于创作,在入印题材上也别出心裁。像《红楼梦》、《西厢记》这些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和戏剧杰作中的人物和曲词,以及贯穿历朝历代,风采各异的高士、百将、百美等人的姓名,无不入印,将篆刻与通俗文学、隐逸文化相结合,也是顺应和契合了当时市井的风尚民俗。  综观赵穆篆刻创作,其佳者用刀飘逸中寓婉穆之气,天趣流动,高出时人,难能可贵。然而赵穆的配篆、章法均与古为徒,少乏新意。楷书印一类,毕竟不是篆刻主流。套用瓦当、双鱼铜洗等印章之外的形式,也只能聊备一格。通过赵穆的创作,使我们感悟到,艺术创新单靠高超的镌刻技法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作多元化、全方位、有深度的探索与创造,方能于印坛独树一帜。较之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赵穆毕竟是矮了一截。

  来源:新民晚报

34.9K
猜您喜欢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
  •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
  •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张振凯:用匠人之心打磨浮躁的世界   七十年的岁月,足够让一个孩子成为老人,足够使一把刻刀锈迹斑斑,足够将一段精神铭刻于...
  •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子刚款玉器仿冒者众:真伪之辨成难题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
  •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吴昌硕书画印篆展:宗师丰神在 乙未新夏,甘霖普降,潍水碧波,白浪银光,画都丹青,翰风骀荡。经由潍坊市博物馆精心筹划多...
  •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端庄大气名窑风采(图) 元代虽然属于一个立国较短的朝代,但陶瓷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虽...
  • Copyright © 2012-2022 东方典藏网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108040号-14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4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返回顶部